医药知识

李时珍《本草纲目》

(6.62-6.63)

草部·高良姜、豆蔻

医药验方偏方

《本草纲目》简介: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年。全书共多万字,载有药物种,收集医方个,绘制精美插图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6.62草部·高良姜

释名:蛮姜,子名红豆蔻

气味:(根)辛、大温、无毒。

主治:

(1)霍乱吐泻。用高良姜(炙令焦香)五两,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2)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点豉粥。有发吐感觉时,立即服药)。用高良姜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两代替,清水煎服。疗效较差,然亦有效。

(3)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两,切片,分成四份: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去米;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去豆;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去蝥。另取吴茱萸一两,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为末,以浸吴茱萸的酒调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汤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钱,五灵脂六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醋汤调下。

(4)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5)双目突然红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

(6)风牙痛肿。用高良姜二寸、全蝎(焙)一枚,共研为末,擦痛处,吐出涎水,以盐汤漱口。

附方

红豆蔻,是高良姜的种子,辛、温、无毒辣。功能温中散寒、醒脾解酒,但脾、肺素有伏火的人,不宜用本品。又红豆蔻最能动火伤目,使人流鼻血。所以食料中能用它。

6.63草部·豆蔻

释名:草豆蔻、漏蔻、草果。

气味:(仁)辛、涩、温、无毒。

主治:

(1)心腹胀满,气短。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

胃弱呕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两,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汤中煮熟,空腹吃下。

(2)霍乱烦渴。用豆蔻、黄连各一钱半,乌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

(3)虚疟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连面研细,加平胃散二钱,水煎服。

(4)瘴疟(热少寒多,或单过时冰热。或虚热不寒)。用豆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枣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汤”(因豆蔻一名草果)。

(5)赤白带下。用豆蔻(连皮)一枚、乳香一小块,面裹,煨至焦黄,同面一起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6)脾痛胀满。用豆蔻仁二个,酒煎服。

附方

豆蔻的功用是:除寒、燥湿、开郁、化食。是治疟的要药之一。但如吃得过多,则不免助长脾热。伤肺、损目。

推荐阅读更多获益

推荐阅读

1.《人生哲理》:感谢一切

2.《人生哲理》:上善若水,从善如流3.《人生哲理》:平凡的人生最幸福

4.橘子和橘皮的妙用

5.食疗偏方:板栗的食疗

6.食疗偏方:玉米的食疗

7.食疗偏方:芝麻的食疗

8.医药知识-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知母等医药验方偏方

9.为人民服务是人生的高度-纪念全国劳模赵春娥逝世36周年活动

10.爱护眼睛,预防近视-张由良主任医师讲授眼健康知识和义诊

11.食疗偏方:广柑的食疗与偏方

12.食疗偏方:苹果的食疗与偏方

13.食疗偏方:甘蔗的食疗与偏方

14.食疗偏方:白菜的食疗与偏方

15.食疗偏方:香蕉和香蕉根的食疗与偏方

16.食疗偏方:西红柿的食疗与偏方

17.食疗偏方:干姜的食疗与偏方

18.食疗偏方:黑木耳的食疗与偏方

19.食疗偏方:大豆的食疗

20.食疗偏方:核桃的食疗

21.食疗偏方:枇杷的食疗与偏方22.食疗偏方:大枣的食疗23.食疗偏方:枸杞的食疗与偏方

扫码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cd/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