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密冬吃萝卜夏吃姜的正确吃法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郎中开处方”。知道这样一俗语的朋友确实是有很多,但是知道真正玄机的就估计在少数了。我今天就来说说这其中的秘密,要想知道这个秘密就离不开中医。那我就慢慢道来吧……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所讲的四季养生方法就是跟着天地的自然规律走,也就是道家讲的道法自然。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也就无所谓“人定胜天”的说法了。其实人真正的人定胜天吗?估计大家比我还清楚。好,道法自然,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应四时之气。 我们有个说法叫做“猫冬”,冬季天寒地冻的,没什么大的农活干,那就呆在家里猫冬了。北方就睡大炕,以前条件差都是在大炕上吃喝拉撒,当然现在大家都有暖气供应了,南方虽然没北方冷,但也基本上在家围着炭火炉取暖。 我们冬季吃的东西大都是干品腊制品,品种单一,冬季大家又喜欢吃点滋腻的补品来食疗。但上面说的睡大炕、烤火炉取暖时就会激发身体的阳气,很容易嘴唇干渴、身胸哄热,我们吃的干腊制品与滋腻的补品就不易消化、积聚胃里与大肠,碍于六腑的气化,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用,泻而不藏之道。又加上冬天猫冬户外活动就很少,新陈代谢慢。这种种的生活行为就会产生身体的内热。 如经方之祖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在“辨脉法第一”篇中这样说:“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注:这里的胃也包括大肠)。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不是很理解,不是冬天是寒冷的天气吗?为什么会阳气在里呢?是这样的,不知道我们注意到没有,农村或者城市的老城区会有很多的水井,我们冬天去打井水时会发现井水冒白气,井水也要比家里的自来水的温热度会高一点。这里的白气就是我们地球的内热,遇冷就会变成蒸气往上冒出来。还有我们会发现冬季要是在窑洞里就会比外面得温度高很多,农村很多地方有窑洞是用来储存苕的也就是红薯,防止它被冻坏。以备来年开春当苕种,生根发芽。这样大家就容易理解了。 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此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腹部烦热,但此时我们身体这个小天地也就会发生变化,由阳的变成阴的性质与功能,就会感觉到我们的腰背部凉飕飕的,临床上这样的病人很多,冬季天气一变就会感觉到腰部冷痛,西医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拍片骨骼脊椎又没什么生理性的改变。我们中医就只是把它辩证为寒性腰痹,用艾灸,针刺,火罐就可以解决。所以冬季一定要保暖好后腰背。 说到“阳气在里,胃中烦热”。那怎么办呢?古代有个传说“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注:神农氏是一个部落,一个族群,或者说是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而非一个人。)我们的古代劳动人民是纯朴、勤劳而充满智慧的,找到了“萝卜”这一物美价廉的宝贝。那为何叫做宝贝呢?正如俗语所说“萝卜上市、郎中下岗”、“萝卜进城,医生关门”、“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那就间接的说明萝卜是很有大用了。 萝卜,我们古代叫做“莱菔”。明代著名的草本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里说“圃人种莱菔,六月下种,秋采苗,冬掘根。”他在书中说:萝卜有“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功效,其性寒凉。这正好可以除去我们“胃中烦热”,免得产生积热。 说了萝卜,还有萝卜籽,我们中医药叫做“莱菔子”,其药性辛、干、平。归肺、脾、胃经。所以我们吃萝卜的时候会感到有些是辣的,有些就是甜的原理在里面了,中医是通过四气五味、温热寒凉来判断万物的,比现在的营养学南昌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白癜风的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cd/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治疗胃病的中药调理秘方
- 下一篇文章: 蜂胶知识哪些症状需做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