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从鼻入,还能治这么多顽疾
鼻腔塞药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疗法,尤其适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哮喘、鼻炎等顽疾。该法一般有取效迅速、副作用小等特点,故很受患者的欢迎,现将一些简易方介绍如下。 感冒:鲜紫苏叶、鲜生姜适量,取少许姜汁与鲜紫苏叶揉搓,塞入双鼻孔(不能过紧),一日5~6次。或挤压少许药汁(1~2滴)滴入双鼻孔即可,亦可作预防感冒用。 流感头痛:白芷、皂矾各3克(煅赤放地上一日),雄黄、冰片各1克,研成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药末少许搐鼻,片时鼻腔流出清涕,头痛即可减轻。 偏头痛:川芎、白芷、炙远志各7克,冰片1克,共研极细末,瓶装密贮备用。用时以纱布二层包少许药末,塞入鼻孔,左头痛塞右鼻,右头痛塞左鼻。一般3~5分钟后,头痛逐渐消失。复发时再用仍有效。 支气管哮喘:取巴豆去油,用鲜生姜汁调成糊状,做成枣核大栓剂,中间留一小孔,外裹一层薄棉。用时根据病情轻重,塞入一侧或双侧鼻腔内,每日1次,每次置放1~2小时,7次为一疗程。属风寒者疗效较好,用药后当鼻腔有热气感时,气促、喘息症状可逐渐缓解。 急性结膜炎:用新鲜半枝莲适量,揉搓为丸塞鼻,右眼患病塞左鼻,左眼患病塞右鼻。 神经性压痛:取荜菝、白芷、细辛、防风各5克,高良姜4克,焙黄研粉,贮瓶备用。痛时以药棉蘸药粉少许,塞入患侧鼻中,并深呼吸2分钟。 鼻炎鼻窦炎:大蒜去皮捣汁,加入少许米醋,每晚临睡前用盐水洗净鼻腔,再用脱脂棉球蘸汁塞入鼻腔,左右鼻孔交替塞,每天1次,7天便可收到明显效果。 慢性鼻炎:麻油克,置锅内加热,入苍耳子克,文火炸至变黑后弃之,待冷后,装入小瓶备用。用时以消毒棉签饱蘸药涂鼻腔,每天3-5次,直至痊愈。 过敏性鼻炎:鹅不食草50-克,焙干研细粉,吸入鼻腔,每天数次;或用棉花浸湿拧干后,包药粉少许,卷成细条塞鼻,20~30分钟后取出,每天1次。 鼻衄:生大黄粉,封于瓶内备用。鼻出血时用消毒棉蘸取大黄粉适量,塞入患侧鼻腔,血即止,保留24小时。若经检查鼻衄无明确原因,其他药物无效时,本法可用作主要治疗方法。 乳痈(急性乳腺炎):新鲜半夏2粒(去皮),葱白1~2根。共捣烂,揉成条状塞于患乳对侧鼻孔。每日2次,每次约半小时,一般塞2~3小时,对早期未化脓者效果良好。也可用葱白寸许,捣烂如泥,以药棉裹之,塞入对侧鼻中,也有消肿之效。 小儿高热:体温39℃以上,兼见烦渴等症,屡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时,可取柴胡注射液适量,放入滴鼻器中。6个月以内患儿,每次鼻孔滴2滴;6个月到1岁各滴3滴;1~3岁各滴4滴;4岁以上各滴5滴。一般滴后30分钟至1小时开始退热。可30分钟后再滴1次,直至正常。 小儿鼻腔异物(如豌豆、花生米):用朝天椒5克,皂荚、瓜蒂各2克,共置锅中炒焦,研面,置瓷瓶中备用。用时取上药少许,向患儿健侧鼻孔中弹一些,不一会喷嚏时就可将异物喷出。若异物在鼻中滞留时间长,已引起鼻粘膜水肿者,可先滴1%麻黄素液于鼻孔中,20~30分钟后再用上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cd/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传统手工DIY端午到,香囊俏,几招教
- 下一篇文章: 宝宝食用白米粥的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