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63岁患者疼痛难忍,还有方
李某,男,63岁。 食欲缺乏,精神衰退,肢体无力,胃脘胀痛,不拒按,嗳气频繁,平素喜热畏冷,大便常干,排便不畅,小便如常。 发病3个月有余,医院治疗,一直未见明显效果。疼痛难忍,不能工作,休息治病已2个多月。舌淡红,苔薄白。 辨证为脾胃虚寒,而兼气滞。治以散寒止痛,理气健脾为主。 药物:茯苓10g,半夏10g,陈皮6g,炙甘草5g,吴茱萸6g,高良姜10g,香附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当归10g,火麻仁15g,炒白芍12g,神曲10g。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2剂,胃脘疼痛减轻,大便已不干,仍食欲缺乏,喜暖畏冷,见冷则胃痛。脉沉,右关较有力。 茯苓12g,半夏12g,陈皮10g,炙甘草5g,高良姜10g,香附1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炒白芍12g,神曲12g,肉桂6g。水煎服。 三诊:服上方4剂,食欲好转,大便正常,胃脘仍有隐痛。舌苔白腻,脉沉。效不更方,原方去肉桂。 又服6剂后,诸症悉除。停药,调理饮食,5天后即上班,恢复工作。随访,再未复发。 医案出处:《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 本案患者为“食欲缺乏,精神衰退,肢体无力,胃脘胀痛,不拒按,嗳气频繁,平素喜热畏冷,大便常干,排便不畅,小便如常”,发病3个月之久。 此患者为脾胃虚弱,加之患者平素喜热畏冷,当属脾胃虚寒,胀痛为气机郁滞不通所致,证属虚实夹杂。 故以川楝子、香附等药理气止痛,吴茱萸、高良姜等温胃散寒止痛,茯苓、炙甘草等健脾补气,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且缓急止痛等,以达攻补兼施。 注: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肠胃疾病疑问,可免费咨询郭老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cd/4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姜能治胃病的方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