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禁忌的饮食 http://m.39.net/disease/a_5546404.html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officinarumHance的干燥根茎。中药红豆蔻是高良姜子也。

始载于《名医别录》,挖取根茎除去地上茎、须根及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生用。

别名

风姜、良姜、蛮姜、佛手根、海良姜。

产地

高良姜产于广东高州者质量最佳,古载产于古高良郡最优故得此名。

由于高良姜耐干旱,忌水灌,怕霜冻,对气候、土质要求特别挑剔,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广东湛江的徐闻遂溪、海康县为主产区。

性能功效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是驱风油、清凉油、万金油、良附丸、胃炎康胶囊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被列为“十大南药”之一。

采收加工

人工栽培的高良姜一般种植4年就可以采收,但以5到6年收获的根部含粉质多,药效好。产地多3年就采收交易。

秋末冬初时采收,去泥土后,将须根剪除,剥净鳞叶,用水洗净,截成3厘米左右长段,摊放在晒场曝晒,晒至7成干时,堆起闷放后再接着晒至全干,以皮皱肉凸为好。

真伪鉴别

真品高良姜外观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表面有细密的纵皱纹及波状环节,下侧面有圆形的细根残痕;表面为暗红棕色;闻之气味芳香,口尝味辛辣。

正品用其醇提取物加温后观其颜色,真品呈黄绿色。

鉴别高良姜主要有三点:

一是圆柱形,红棕色,波状环;

二是质柔韧、断面纤维性;

三是芳香辛辣,高良姜末入鼻必打喷嚏。

混淆品大高良姜(南姜)粗大,质松泡,断面淡红色,正品根茎直径只有1厘米左右,而大高良姜根茎直径却在3厘米左右,如果不切片一看就立马能区分开来。

伪品益智根茎外观个儿较大,表面无纵皱纹及细根残痕;闻之气微不及真品味窜芳香。化学测试其醇提取物加温后呈浅黄绿色。

另高良姜摊晒时易遭雨淋,切口易霉变长毛,天气湿度大时易回潮,进货时应加以注意是否有霉变。

以外形饱满、皮皱肉凸(俗称“反口”)、分枝少、粉性足、外皮色棕红、气芳香味辛辣者为佳。体质轻泡色萎黑的死姜效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虚有热者忌服。

故事

苏东坡是北宋的大文学家,既热爱生活也乐于享受各种美食。因为他和当时掌权的宰相政见不合,从京城被贬到惠阳当一个小官。

那时,广东是岭南瘴疠之地,北方人很难适应这里的天气环境。

苏东坡刚到惠阳时水土不服,经常上吐下泻,周围又没有亲人照顾,一下子就消瘦了很多,心情很苦闷。

因为苏东坡以前在京城做大官的时候很清廉,关心老百姓疾苦,所以名声非常好。

住在附近的邻居们都非常仰慕苏东坡,经常过来帮忙送菜,但苏东坡的肠胃却总不见好,吃什么都没有胃口。

一天,有个邻居打听到苏东坡特别爱吃肘子,特意为他做了一道红烧肘子。

这道菜看起来色泽红亮,闻起来香气四溢,立刻勾起了他的食欲。肘子吃起来肥而不腻,香辣可口。

吃完后,苏东坡觉得意犹未尽,并且感觉肠胃也舒服多了。

作为美食家的苏东坡,品尝过各类美味,觉得这道红烧肘子味道与众不同,便询问邻居菜里加了什么特别的调料。

邻居告诉他说,只比其他人做的肘子里加了本地特产的姜。当地人平常多用此姜来炒菜或泡水喝,对肠胃很有好处。

自此以后,苏东坡让人炒菜的时候都要放入这种调料,他的肠胃很快就得到了恢复,他又可以尽享南方各种美食了。

苏东坡在惠阳生活得十分惬意,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诗句。

因为这种姜出于古高凉郡(今广东惠州一带),外形又和生姜很相像,当地的老百姓将其命名为“膏药凉姜”,后因谐音而讹称为“高良姜”。

点击

右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ls/4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