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类学谢湜ldquo以屯易
治疗荨麻疹北京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809/4445039.html 人类学之滇 主编:何明值班编辑:覃延佳提要 在南岭山地,以军户为身份的人群,随着卫所调戍制度的改变以及军屯的散乱,在明中后期控制了军屯,获得了屯田所户籍。清初湖南清丈和兴屯的过程中,官方实施了较为温和的改革措施,强调亲族保结、民间报垦、延缓陞科。三藩之乱打乱了改革节奏,在康熙定鼎后施行的新一轮兴屯招垦、裁屯归县、编户计丁等改革中,失去屯籍的军屯户和民田寄庄户面临户籍及学籍的普遍需求。联里朋甲的规定,旨在解决这类土地人居格局的难题,其合同户籍内部的组织方式,承续的是明代中后期军屯散乱后的人地关系格局,反映了从顺治朝至康熙朝帝国统治艺术的转变。经过明清国家制度转型与南岭社会变迁,一种整齐可观的明代军屯社会结构,竟在清代得以构筑。 近年来,在南岭历史地理考察活动中,我们时常涉足一些与明代卫所、军屯制度有关的山地聚落。在我们到访的湘南郴州、永州,以及粤北的连州等地,不少乡村地名和碑刻文献保留着所、堡、屯的名称,甚至存有屯田所的“头所”、“二所”等排序。许多当地居民对这些地名的军事传统也记忆犹新,他们跟我们讲述祖先历史的时候,习惯性使用了军家、军声、民家等称谓,也不由自主带出了军民婚娶纠纷,进山剿抚傜人、傜民缴枪守边等鲜活的故事。 这类故事的时间跨度可以上溯至明代,也可追述至20世纪上半叶,不过,在历史记忆容易发生时间错位的同时,地理环境和聚落的相对坐落,在老百姓的讲述中却非常清晰。河谷峻峰,达道险径,南岭山地的纵横交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未有太多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聚落的拓展和消长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非常明确的地理感知,或许是他们传承某些长时段历史记忆的原因。 研究明代军屯问题的著名学者王毓铨论及军屯分地的时空差异时,曾特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ls/621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个经验秘方整理汇总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