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晖AngewChemInt
优化有源层的结构对获得长期稳定的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与激子的分离,电荷转移和收集过程密切相关。近十年来,具有理想形貌的体异质结(BHJ)结构为实现高性能OSCs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给体分子和受体分子在溶液中的随机混合,大多数BHJ共混物的实际形态都不理想,这使得常规BHJ膜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缺陷。与BHJ型OSCs相比,逐层法制备的平面异质结(PPHJ)OSC型具有光吸收率高、垂直相分离适宜、对溶剂依赖性小等优点,在制备大面积OSCs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前言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因具有成本低、重量轻、灵活性高等独特优势,近年来迅速成为研究热点。由于一系列新型非富勒烯受体和聚合物给体相继被开发出来,OSC的光电转换效率(PCE)现已超过18%。绝大多数OSC聚合物给体是光学带隙(Eg)大于1.7?eV的给体-受体(D-A)交替的共轭聚合物。由于苯丙二噻吩(BDT)结构单元具有高度对称共面骨架和结构可调性,为了与非富勒烯受体合适匹配,卤素原子尤其是F通常被引入基于BDT的聚合物之中。然而,这类聚合物的合成步骤却较为繁琐。 在开发OSC领域的材料时,将与碳碳双键(C=C)等电子的硼氮共价键(B-N)引入π体系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分子设计策略。由于B-N的硼原子采用sp2杂化,所形成的共轭骨架有利于分子间电荷传输。在OSC中,单重态(S1)和三重态(T1)之间的小能隙(ΔEST)有助于抑制从电荷转移态到三重态的复合。然而,含有B-N的材料却很少用于OSC之中。 图1:BNT和PBNT-BDD等分子结构示意图 2简介基于以上的考虑,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段春晖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含有B-N的结构单元BNT和基于BNT的聚合物给体PBNT-BDD。BNT的合成比较简单,仅需要三步反应,而且总收率也比较高。而PBNT-BDD与常见的聚合物给体PM6和D18相比也有显著降低的合成难度,其数均分子量(Mn)为59?kDa,摩尔质量分散度(?M)为1.9,且易溶于常见有机溶剂,如氯仿和氯苯和1,2-二氯苯等。热重分析(TGA)表明,PBNT-BDD热稳定性较好,分解温度约为℃。此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显示该聚合物给体并未表现出熔融或结晶转变,说明其结晶度较弱。 图2:基于PBNT-BDD:Y6-BO和PM6:Y6-BO的 OSC器件光伏性能测试 研究人员随后将PBNT-BDD与非富勒烯受体Y6-BO共混制备了相应的OSC器件,并考察了具体的光电性能。结果显示,基于PBNT-BDD:Y6-BO的OSC器件获得了高达16.1?%的PCE以及0.88?V的开路电压(VOC)、25.4?mA?cm-2的短路电流密度(JSC)以及0.72的填充因子(FF)。这些结果与基于PM6:Y6-BO的器件相比,表现出非常相似的结果,虽然FF较低,但VOC却高出0.05?V。更重要的是,PBNT-BDD具有高的三重态能级和较小的ΔEST,这将有效地减少从电荷转移态到三重态的复合能量损失(Eloss)。因此,基于PBNT-BDD器件的能量损失(Eloss)为0.45eV,远小于基于PM6的器件(0.50?eV)。 图3:基于PBNT-BDD:Y6-BO和PM6:Y6-BO的 OSC器件形貌表征 3总结综上,该工作不仅设计和合成了一种新型含B-N的结构单元BNT和聚合物给体PBNT-BDD用于高性能OSC,极大地促进了硼化学的发展,同时也为后续的相应材料分子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现已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上,题为“AFacileSynthesizedPolymerFeaturingB-NCovalentBondandSmallSinglet‐TripletGapforHigh-PerformanceOrganicSolarCells”。 4文中所涉及材料PM6 -83-7 Y6-BO -23-7 BDD26-2Br -76-8 BDD26-2Th -77-9 5更多材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ls/7415.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天学一味中药,五灵脂
- 下一篇文章: 同样的人,同样的衣服,不同的姿势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