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6489068.html

党参15克,白术10克,姜半夏、陈皮各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益气健中,调胃止痛,敛疡制酸。

方中取党参、白术益气健中,调补脾胃;半夏、陈皮理气化痰,降气和胃;降香化瘀止血;公丁香温中降逆;海嫖蛸制酸敛疡;炙甘草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健中调.胃,敛疡止痛之功,对脾胃虚弱,气滞停饮,偏虚偏寒之胃痛,嘈杂、泛酸诸证,有良好的效果。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虚寒型)。证见胃痛,嘈杂,泛酸,空腹尤甚,得食稍缓,喜暖喜按,噫气矢气,大便或溏或燥,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细或弦。

偏阳虚寒盛者,冷痛较重,加良姜、毕澄茄;兼气郁不畅者,脘腹胀满,噫气矢气多,加佛手、香橼皮;兼停饮者,泛吐清水或胃有振水音,加茯苓、生姜;兼脾不统血,大便色黑或呕血,倍党参,加炮姜、三七粉。

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中国中医药报》,李寿山方。

用本方,或合小建中汤治疗虚寒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45例,平均服药20剂,均获痊愈,并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健脾调胃汤

黄芪30g,枳实12g,厚朴12g,柴胡10g,香附10g,黄连8g,黄芩10g,高良姜8g,制半夏10g,白及粉(冲)10g,海嫖蛸粉(冲)10g,甘草9g

口干苦黏腻、口臭、吞酸、胃脘灼热者,加龙胆、川楝子各10g;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g;口干舌燥,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者,加玄参10g,麦冬10g,生地黄10g,大黄8g

水煎取汁ml,分2次送服粉剂,每日1剂.6周为1个疗程.

健脾益气,疏肝导滞,燥湿清热,消痞止痛.

74例患者,男44例,女30例;年龄26~62

岁;病程6个月至30年,平均2.5年;中医辨证分型:脾胃虚弱型21例,脾虚胃热型42例,肝胃不和型11例,脾胃虚弱型和脾虚胃热型兼肝胃不和者25例,以上3型兼胃阴不足者10例.

经1个疗程治疗,临床痊愈12例,显效38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2%.

健脾调胃汤用黄芪补气升阳、托毒生肌以固本;枳实、厚朴、香附、柴胡理气疏肝止痛;黄连、黄芩燥湿清热;高良姜温中止痛,苦降辛开;制半夏降逆消痞;白及粉消肿生肌止血;海螵蛸粉制酸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治病之标.

现代药理试验证实:黄芪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还能提高人体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对清除HP具有特殊作用;黄连、黄芩、厚朴高良姜、香附等均有抗菌作用,黄连、黄芩、高良姜是近年中医界已筛选出的具有明显抑制HP作用的单味药;白及含有胶状成分,可在胃内形成一定厚度的胶状膜,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柴胡、黄芩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炎性渗出;甘草能直接吸附胃酸,海螵蛸所含碳酸钙可中和胃酸;枳实可使实验动物胃肠运动收缩有力;柴胡、香附、甘草尚有镇静、镇痛作用,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促进胃炎的修复.由此可见,健脾调胃汤的组方与现代医学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原则也是相吻合的,且在使用中也无胃炎颗粒所出现的舌麻、头痛、视觉障碍、肌肉颤动、皮疹、水肿等副作用.

益胃汤

 组成:沙参9g,麦冬15g,冰糖3g,细生地15g,玉竹炒香4.5g。

  用法:上以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两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加减:若汗多,气短,兼有气虚者,加党参、五味子以益气敛汗;食后脘胀者,加陈皮、神曲以理气消食。

 功用:养阴益胃。

  主治:阳明温病,胃阴损伤证。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运用:本方为滋养胃阴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饥不欲食,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为辩证要点。

 方歌:益胃汤能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麦冬生地同煎服,甘凉滋润生胃津。

  方义:温病易从热化伤津,热结腑实,应用泻下剂后,热结虽解,但胃阴损伤已甚,故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胃为水谷之海,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复则气降能食。治宜甘凉生津,养阴益胃为法。本方重用生地、麦冬为君,味甘性寒,功擅养阴清热,生津润燥,为甘凉益胃之上品。北沙参、玉竹为臣,养阴生津,加强生地、麦冬益胃养阴之力。冰糖为使,濡养肺胃,调和诸药。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方歌: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组成: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三两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配伍意义:此方所治原系小柴胡汤证误行泻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之心下痞证。本方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导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故治当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医学

教育网

整理

臣以辛热之干姜温中散寒;苦寒之黄芩、黄连泄热开痞。以上四药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又佐以甘温之人参、大枣,益气补脾。佐使以炙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使寒去热清,中虚得补,升降复常,痞满可除,呕利自愈。

全方配伍特点:寒热互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又是体现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湿热蕴积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

(3)使用注意本方主治虚实互见之证,若因气滞或食积所致的心下痞满者不宜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ls/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