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端午习俗中的中医药文化
对症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92196.html 主办:内丘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端午习俗中的中医药文化 作者/赵永生 端午我们的节日。芒种一过,麦熟杏黄,县城的大街上,已经有人开始卖苇子叶,小贩们更是扯开嗓子喊:粽子喽!粽子。端午的脚步,在金黄色的麦天里盈盈而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故乡极富色彩与诗意的节日,人们在庆贺夏粮丰收的时刻,重温吃粽子、戴香囊、插艾蒿,这些端午节特有的传统习俗,无不包含着中医药文化的元素。端午节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疠疫流行的季节,人们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佩戴香囊散浊驱疫,烟熏驱虫除秽,挂艾叶或菖蒲驱邪,吃粽子养生防病,饮菖蒲、雄黄药酒辟邪、除恶、解毒,用艾叶、菖蒲等中草药汤沐浴除湿、消毒、防病强身等,祈求一年平平安安。好看又富有寓意的香囊,在端午节这天能看到不少人佩戴,特别是一些小孩子,一到夏天,蚊虫增多,细皮嫩肉的小孩子往往是蚊虫叮咬的对象和目标。医院把高良姜、丁香等几味中药,根据配方,碾制成驱蚊的药粉,然后再制成精美别致的香囊,用来驱蚊,一时成为家长的抢手货。端午节时采集草药,也是很古老的习俗之一,民俗认为,端午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在一年之中发挥药性最强的一天。《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艾蒿,是端午必不可少的植物。在远古时代,就被我们的祖先所熟知,有诗歌集《诗经》为证。其中《国风·王风·采葛》这样描绘:“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中的“葛”是中药葛根的葛、“艾”是艾蒿的艾。据《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被称为“医草”和医家“止血要药”,也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艾草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还能制成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我至今清晰的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父亲把晒干的艾草,编成长长的辫子,在夏天的夜晚点燃驱蚊虫的情景。艾草还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我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北方,亦有用艾草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的,饮用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与端午节有着密切、悠久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想起:“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句民谚,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千年艾草香,而今展新颜。今年5月,习总书记专程赶赴河南南阳,来到医圣祠,来到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了解中医药发展和艾草制品产品发展情况。如此以来,我想,端午插艾不仅仅是民众避邪保安康的一种习俗,更是体现了当代国人对中医药的重视和信仰,不能不说端午我国传统的节日,九州处处充满了中医药的气息,实在是值得每一位中医药人为之自豪和骄傲。赵永生,内丘县大孟村镇南宋村人,医院办公室主任,爱好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为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内丘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内丘县诗词协会副会长。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ls/8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腋下包过时了今年mini包才是真时髦,1
- 下一篇文章: 年5月9日产地中药材收购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