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8.html
↑好在云南,研学石屏,领略不一样的云南

南国有亭,檐若羽兮;

白浪堆堆,有鹤来兮。

        我们在上期《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一文中,介绍了云南石屏的来鹤亭及其被名为“天下第一亭”的原因。今天我们来说说这座始建于明朝的亭子与“文献名邦”石屏古城的故事。

年,明崇祯四年,大明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这年仲夏,蕲州人李犹龙奉命来到云南石屏,出任知州。

风光秀丽又紧邻石屏城的异龙湖,李犹龙自要游观一番。但他对湖中三岛中独“异东胜地风气所关”的小水城竟是一片“犹然未割鸿濛”的原始景象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另外两岛上均建有寺观。第二年,石屏举人许之曾“请其地为文昌阁”,李犹龙“欣然以襄盛事”。年(崇祯六年)仲春,阁成,李犹龙撰下《小水城文昌阁》为记。当时小水城之上,不仅新建有文昌阁,还有“大魁阁”和“吕祖阁”。▲小水城远眺摄影/易水寒冰文昌阁建筑群落成十一年后,李自成攻克北京,34岁的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大明王朝覆灭,但云南此后仍在明皇室后裔建立的地方政权——南明治下。年,清军攻入云南。年(清康熙元年),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绞死于昆明,南明灭亡,云南进入藩王统镇时期。年,19岁的康熙皇帝决定削藩。同年,石屏知州程封于小水城原址重建大魁阁。年,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结束。云南真正意义上归于清王朝统治之下。这一年秋天,辽东人王光鼎奉命守石屏,任知州。

▲异龙湖风光摄影/局部

当时石屏刚结束明末清初数十年的逆乱,民无宁居,王光鼎兴利除弊、政教聿新,在屏八年甚得州民拥戴。王光鼎曾泛舟登临小水城,为吕祖阁题联一对:大地皆神仙,只为俗眼未开,放这老郎吟飞过;异龙即阗苑,但把凡心打叠,知此翁跨鹤重来。自此,石屏留有传说:王光鼎于小水城之巅,与吕仙人神交游,推杯换盏吟诗作对,时空竟凝滞不移,忽有白鹤自天而降,迎仙人腾空而去。事后,王光鼎于亭中塑写吕仙控鹤其上,并将此亭更名为来鹤亭。

从年(明崇祯六年)始建,到年(清康熙二十七年)王光鼎离任,五十余年间,异龙湖小水城上的这座亭子有过三个名字:吕祖阁、海山亭和来鹤亭。其实这三个名字可以理解成“本名”“艺名”和“大名”。吕祖,即道教八仙中的吕洞宾,又称“纯阳帝君”。元代以来,吕祖在云南的影响日愈扩大,几乎各地都供有吕祖。明清时期,崇拜吕祖进入高潮。所以“吕祖”与文昌阁的“文昌帝君”、大魁阁的“魁星星君”被石屏先人一同供奉在异龙湖的小水城上。吕祖阁,是为本名。▲来鹤亭吕仙控鹤其上吕祖阁落成后,“吕祖阁”三字却鲜见于文,仅在乾隆二十四年的《石屏州志》中有一处记载。而“海山亭”频频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里,其实也能理解,“海上之山有危亭临风”多么有诗情画意,于普通百姓也更明了直显。比方如今北京的“鸟巢”、广州的“小蛮腰”、苏州的“秋裤门”,这都是人们赋予的别称,也许此刻你也想不起它们的本名了。而“来鹤亭”是最契合其气质的名字。“鹤”,有道教寓意,吕仙跨鹤而来,满是仙人气韵,且也符合文人追求的诗情画意。同时“鹤”承载着中国由来已久的文化理想,例如明清两朝,一品文官朝服的补子上绣的正是仙鹤。一个地方有鹤来朝,意味着文风鼎盛,物阜民丰。

▲清道光一品文官鹤纹刺绣补子

那为什么会有王光鼎在小水城遇见吕洞宾这个飘逸着仙气的传说呢?对此,我有两个猜测。一是当时刚刚结束了数十年的战乱纷争,百废待兴,社会形势仍然严峻,王光鼎编了这个故事并广而宣之,利用宗教从精神和心理上给当地的百姓一剂强心剂,稳定的社会民情是其政令更好地得到推行的基础。二是王光鼎在石屏任知州期间,功绩显著,后人为了纪念他,从而编了这个传说。据旧志记载,王光鼎于年(康熙四十八年)被列入名宦。

民间谓“魁星主宰文章兴衰”、“文昌帝君掌管士人功名禄位”,而来鹤亭中的“纯阳帝君”常常点化于学途迷津之人,成语“黄粱一梦”的托梦者即为吕仙,因而后世尊其为五文昌之一。正因为都有着保一方文风昌盛的属性,来鹤亭与文昌阁、魁星阁聚于一岛,广受学子们的敬拜。古人登临小水城,并不像如今我们从来鹤亭下拾级而上,而是泛舟从魁星阁西北面的缓坡登岸。先至魁星阁,再至文昌阁,最后于来鹤亭前一览异龙湖水壮阔风光,正如孔子所言:"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观"。

▲魁星阁、文昌阁、来鹤亭

有意思的是,文昌阁和魁星阁一般都建在市井中心文庙学宫附近,甚至建在文庙内,而石屏却将其建在距离古城3公里的小岛之上,尽管知州李犹龙曾赞叹小水城为“异东胜地风气所关”,但我觉得原因不仅于此。道家老子有语“上善若水”。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小水城上供奉的三文昌都是道教仙人,而道教正是脱胎于道家,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石屏依傍异龙湖这一顷碧水,是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才让古人有了将文昌阁等建筑立于水中央这一大胆又仙逸的想法吧!

▲石屏文庙

魁星阁和文昌阁向西北面朝古城,来鹤亭向东南一揽龙湖碧水。更有意思的是,这三处建筑位于一条中轴线上,这条直线向西北延伸,正好贯穿石屏古城,会于文庙。我想这不是一种巧合,这是古人有意为之。处在石屏古城所在的坝区制高点的小水城,集合着最强大的文化精神力量,联同古城内的文庙学宫,一起鞭策、护佑着这方土地上勤奋苦读的学子们。自明崇祯六年(年),来鹤亭古建筑群(来鹤亭、文昌阁、魁星阁)在异龙湖小水城落成后,石屏文风大盛,名冠南滇,科举人才络绎不绝,出了翰林15人(其中张汉二次入翰林)、进士66人、举人人,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石屏考中进士31人,占其整个清代的近半。可以说石屏在云南科举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石屏玉屏书院

雍正年间石屏知州龙为霖题联“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乾隆年间知州史鲁璠题匾“文献名邦”,以称赞石屏的山川秀丽、钟灵毓秀和人杰地灵。就此,很多老石屏人认为,石屏的文韵就源于小水城,源于来鹤亭。异龙湖畔这一座屹立不倒的亭子,寄托着一辈辈石屏人祈求文运昌盛的理想,象征着石屏文脉绵延不断。我想这些都是美好的祈望,真正让石屏人成就“文献名邦”、成就自己的是骨子里那份,六百多年来都不曾改变过的不屈向上与自立自强。

今天我们通过回顾来鹤亭兴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故事来展现滇南名邦——石屏曾经的辉煌。西方有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话,比如“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是石屏先人数百年的坚持与积累,才造就了这一切。

慎终追远,让我们守护好、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努力重现昔日“文献名邦”的荣光。

参考文献:[1]袁家榖.石屏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2]佘孟良.石屏古今楹联集注//石屏县地方志编纂办公室,[3]苏佛涛.石屏文物名胜古迹杂谈//云南人民出版社,文/廿一生图/易水寒冰、局部、廿一生

特别感谢天涯何老师和石屏小生苏老师在资料查阅及求证上给予的帮助

致阅读到此的你

年的2月13日,我们推送了第1篇文章。一年以来,我们共完成了64次推送,大约每6天推出一篇,数量不多,但却符合好友间的见面频率——6天左右聚一次,增进情感又互不影响,这个节奏刚刚好。

我们希望保持文章的高质量,我们希望大家每次阅读都有收获。不论是知识还是情感上的获得,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肯定。

我们想提供一个有态度的交流空间,使那些喜欢传统文化、喜欢古建筑的人们找到通道,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滇南名邦——石屏。

我们还想传达一种基于传统但又开放有温度的审美态度,使那些原本只喜欢传统文化、传统事物的读者能够更全面看待“美”这件事。我们希望可以做得更好。我们选出19篇文章,再次分享给大家。(点击标题或者图片可跳转到对应文章)01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云南地处边疆,几乎无太多浓墨重彩的历史,这“天下第一亭”是何来头?故事从一块斑驳的石碑说起。

02中国古城:从上帝视角看石屏年“龟型”城池中国城池通常是四方形,端正,格局清晰。但云南有座古代城池却以“龟型”建造。让我们从上帝视角一睹这座古城年的风采!03明朝那些事,你不知道的“石屏”与石屏石屏,壁立如屏的山石,石制屏风是也。石屏,滇南文献名邦,历史文化名城是也。这两个“石屏”之间有什么渊源?它们与多年前的大明王朝又有哪些千丝万缕的关系?04穿越百年惊艳时光:苏轼后人的幸运老宅在云南石屏,有一座百年老宅,历经风雨却保存完好,据说屋主是苏轼的后人。05谁人不爱:空山风月古寺烟霞无论是宦海人士、商贾巨富,还是平民百姓,谁人不爱故乡的空山风月,古寺烟霞,因为那是心灵真正的归宿。06全国两大国宝级“陈氏宗祠”一座在广州,一座在这里美不因时间而有差别,它虽是近百年的建筑,但静心漫步其间,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因它的美而受到震撼。07云南观“海鸥”,最美湖泊大集结!云南没有海,却有“海鸥”,因为云南高原有多情美丽且四季温暖如春的众多湖泊。快跟着“海鸥”的脚步,一起领略高原暖阳的明丽和湖水的风平浪静吧!08晚清古韵风云百年:一段无法复制的云南唯一昆明的翠湖边上,有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不是官邸、不是私宅、不是名人故居,而是一种独特的所在:石屏会馆。09感沐先哲,莫忘师恩!文庙祭孔敬古教师是为数不多可以被称为“先生”的职业,从古至今,备受尊敬。文庙,就是人们对孔子顶礼膜拜的这种社会崇拜现象的一种表现。跟着我们去到石屏文庙,深度了解文庙的建制与文化内涵。10深度逛文庙:文化心脏里的“小怪兽”如果你来到云南,一定不要错过石屏,来古城文庙里看看这群“小怪兽”,让我们与历史文化近距离接触,丰富自己,提升自己!11古建微观:这种石狮子你见过吗?石狮子很常见,但在云南石屏却有一种大部分都没见过的石狮子,33张图片带您一睹这些国宝级石狮的风采。12中国古建筑:云南最完整的校园古建筑群在滇南小城石屏,一座同时具有中国传统古典建筑艺术和西式建筑艺术风格的建筑群——企鹤楼建筑群,正深藏在书香浓郁的石屏一中校园内。13扬州与石屏:舌尖上的那点事儿扬州和石屏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个地方,却因一道菜述说出跨越时空的乡情往事,“明初涕送天边望,千里故乡一梦遥。”有些地方虽已离开,却仍有印记!14看,云南唯一的“状元”是如何诞生的他是一千三百年科举制度下云南惟一一位状元,他从旧科举制度下的状元,做到现代高校的知名教授,不仅是历史上的第一人,放眼世界,也是独一无二。他就是石屏人袁嘉榖,他传奇人生,亦如教科书般,堪称经典。15一百年前那个感动中国的云南人——陈鹤亭他是清朝的科举进士,他是民国时期的总统秘书,他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有主权的铁路——个碧石铁路。他生平廉洁自持,居要职30年,除薪俸外一无所取。他毕生践行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伟大事业。16公益助学:走进石屏彝族山区上普租小学

这是一所山区小学,最小的孩子才5岁,都寄宿在校。再次感谢所有捐助者和兴屏号的志愿者们!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兴屏有你们真好!

17石屏往事:古稀老人跨越里,“寻找”父亲25年

年,国民党石屏县书记长杨子知,被枪决。杨子知的小儿子杨长年,时半岁,他随着母亲、兄姐,凄惶地逃往母亲的娘家贵阳。从年始,杨长年不间断地返回故乡石屏,“寻找”自己的父亲。全文一万余字,解密档案图片8张,时隔70年,首次公开尘封往事。

18一百年前普洱茶第一商号鲜为人知的故事——杨吉三与同庆号我们寻找并梳理这段历史,只希望石屏县城的同庆号总号旧址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它早已不属于杨家或刘家,它是普洱茶发展的历史遗存和见证,默默记录着一百年前普洱茶第一商号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石屏人走西头不屈向上的精神。19在云南遇见江南古城:邀您同游文韵石屏说起云南的古城,人们会想到大理、丽江和建水,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座可以穿越到旧时江南的明清古城——石屏。

...TheEnd...

兴屏号

好在云南,研学石屏,领略不一样的云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ls/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