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昨晚小编就枕着这昂贵的雨声入睡,心想着江西的春雨肯定贵不过现在的汽油。对于江西来说,这雨水可是说加满就加满,但现在能喊出95汽油加满却需要一些勇气和财富。

近期疫情肆虐着江西,这稀稀拉拉的春雨也来赶热闹。一下子就把气温拉到个位数,又开启了睡电热毯穿羽绒服的冬季。呼呼吹的大风和持续的冷雨也吹醒了上周准备入夏的江西人。这就是所谓的倒春寒了!

你是不是正裹着被子畅想:难道这就是江西的春光,给几天阳光明媚,就想靠着冷雨糊弄过去。那可不是,好消息!根据气象部门预报,从24日开始,气温将会逐步上升。坏消息的是降雨却不会停止。新一轮降雨即将开始,这就意味着南方人最讨厌的“回南天”即将到来!

直到现在还有北方人在网上求证“回南天是什么?”“回南天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真的有!回南天对于北方人是个科普知识;

而对于南方人来说是恐怖故事,仿佛就住在“水帘洞”,准备多条内裤是必需。

被回南天支配的恐惧:

衣服晾一礼拜都不干,晾到长霉点、走路生怕滑倒、就连被子都是黏黏的...

而长期潮湿伴随而来的就是发霉;墙体发霉、衣服发霉,什么都发霉,还伴随一大股霉味......

甚至还有的家里直接长出了“蘑菇”!如果真的有一天,世界末日,或许南方人可以靠着回南天的蘑菇多撑一会儿。

回南天是如何产生,我们在生活中又如何应对回南天呢?

出现回南天的必要条件是空气露点温度高于室内地板(墙壁)的温度。面对回南天当下首要应对方法是:关好门窗,①室内抽湿:就是要降低空气湿度(露点温度)。②室内增暖,升高室内地板温度。

除了室内祛湿,身体的湿气也不能忽视。春雨季节,祛湿不当小心“湿滞”

讲究的老广东人在这个时节会煲些汤水祛湿,但湿有“内”、“外”和“寒”、“热”之分,祛湿,首先要学辨病因、分证型再对症除湿。如果盲目煲汤不但祛不了湿,还可能引起不适。

广州中医院于天启教授说,这个时节,湿气尤重,其“作怪”的机理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外湿:外湿多从外而受,由气候潮湿或涉水冒雨、居住潮湿等外界湿邪所致。比如,长期在水中劳作的人,湿气易由口鼻或皮毛肌肤侵体而引起发病,称为“外湿”;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微生物、营养失衡等多种因素也可导致外湿。

内湿:是指湿从体内生发,多由脾虚以致水湿停聚所致,即所谓“脾虚生湿”。

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易克脾,以致脾胃虚弱,水湿不化,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入侵人体,阻遏经脉,困扰脏腑,所以春天机体易被湿所困。

湿邪致病:湿邪致病,可以是外湿、内湿单独致病,也可以联合致病,并且外湿内湿之间可以互相影响。

不少人起初可能只是外湿,错饮了过多清热解毒的凉茶或汤药,或食用了过多的生冷食物,但祛湿不当反伤了脾胃,导致脾虚运化水湿能力下降,湿滞内生,误入恶性循环。

“对号入座”选祛湿汤

“寒湿”者身体多有阳虚症状,平时较怕冷,喝热水感到更舒服,舌质比较淡或淡胖,苔多薄白或稍腻,口淡,甚至有口甜感觉;

“湿热”者平时比较壮实,舌质红苔黄、厚、腻,口干口苦,大便黄烂、排便不爽,尿黄。

针对不同人群,小编这里整理了于天启教授不同的祛湿汤方,快来“对号入座”,选一款适合你的吧

1.寒湿汤方

材料:可选用草豆蔻10克、扁豆30克、玉米克、茯苓50克、高良姜15克等煲猪瘦肉或猪骨;

功效:温阳化湿

2.湿热汤方

材料:可选用高良姜、扁豆加溪黄草30克、土茯苓30克以利湿清热,或直接煮溪黄草水来饮用;

功效:祛湿、清热

3.补气养血方(适合老年人群)

材料:可选用党参30克、大枣20克、枸杞子10克、淮山30克、生苡仁30克煲粥或煲汤。

功效:益气健脾、淡渗利湿

4.健脾消食方(适合孩子)

材料:可选用淮山30克、玉米15克、芡实10克、山楂1个煲汤或煲粥。

功效:助消食和健胃、健脾利湿

温馨提醒在外出行的朋友:

雨雾天气,路面湿滑,请注意交通行驶安全!

出门记得带伞,雨鞋也可以备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tx/1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