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7苦杏仁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耳聋治肺 有个老人,平时连耳鸣都没有过,可突然一次感冒,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耳聋不闻雷声,虽然用了些感冒药,头痛恶寒鼻塞好转了,可耳聋却依旧。 老爷爷看了后说,指月,这该怎么治呢? 小指月说,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胆经绕耳。我看是不是要加强心肾,疏通胆经。 老爷爷笑笑说,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够猜病,更不能够一味凭经验。中医更多程度上是因人因地因时,辨证分析的医学,一切都以人当时状态病机出发。 小指月看爷爷居然开出了肺三药,麻黄、杏仁、甘草,有点不可思议。 老爷爷说,你看病人还有一点咳嗽,肺脉粗大,明显肺中气机不能宣通,肺主一身之气,对于肺气闭郁,引起耳咽管气机阻塞所致的耳鸣耳聋用杏仁配合麻黄,宣降气机有很好的效果。 一般行内人看了这三味药都会觉得这是治咳嗽的,凭什么拿这三味药来治耳聋呢?真是闻所未闻。 小指月拭目以待,结果病人吃第一付药,好像耳窍有一股气发出来,立马通了,吃完三付药,不单突发性耳聋好了,也不咳嗽了。 老爷爷说,《温热经纬》上有耳聋治肺的说法,对于外感引起突发性耳聋,伴随恶寒头痛,流清涕的,常用杏仁、麻黄、甘草,宣降气机,令耳窍不被气闭,其病速愈。当然还可以加些防风、路路通等,以加强耳咽管气机流通的力度。 巧用开肺盖通大便 有个小伙子,三天两头大便一行,非常苦闷,他就自己去买了三黄片,当归润肠丸,甚至麻子仁丸,还有番泻叶泡水,用药的时候,能够通一下便,一停药又便秘了。 小指月说,这大便干结,肠燥津枯,是不是要用增液行舟啊? 老爷爷说,不单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五脏六腑出问题,也能够令人便秘,所以治疗便秘不能单纯看到肠子的问题。 只见那小伙子不经意间打了几下喷嚏,老爷爷说,是不是你每天都要打很多喷嚏? 小伙子点了点头。 老爷爷说,肺气闭郁导致大肠秘结,腑病治脏,只需通宣理肺即可。这时只需要巧用开肺盖之法,就可以令其大便通畅。 只见老爷爷居然给他开了麻黄汤,而且重用杏仁,因为杏仁除了止咳平喘外,还因为它是仁类药,能润肠通便。 结果三剂药下去,小伙子不单大便通畅,而且每天频繁地打喷嚏也消失了。 小指月更是不解,老爷爷说,除了药物之功,更有养生之力,这小伙子经常对着空调吹,所以肺气容易被闭郁,肺气一闭郁,身体就想借助打喷嚏来开肺,可你打再多喷嚏,也比不上空调之气层层压进身体去。这样脉象浮重带紧,不单肌表受约束,肺与大肠相表里,连肠道也因之而收缩,不能放松,大便不通。 小指月恍然大悟说,难怪爷爷用麻黄汤治肺,其实也在治肠,肺气一松开,大便就下来。这就是爷爷常说的腑病治脏的道理。 肺部润滑油 有个妇人月经期间,洗了头,毛窍闭塞,就反复咳嗽,半个多月都好不了,咳到后来,面都肿了。 她买了各种止咳药水,川贝枇杷露、雪梨膏,一天喝到晚都还咳。 老爷爷说,指月,你除了听到肺在咳嗽,还听到什么? 小指月说,我听到脏腑摩擦的声音。 老爷爷说,脏腑为什么会摩擦呢? 小指月说,就像机器久没用后,生锈就会不灵活,容易发出很多杂音噪音,这时给机器点上油后,就非常润滑,那些锈迹被机油带走,摩擦少了,噪音也就消了。 老爷爷点点头说,如果把肺比作成是一台机器的话,那么你该如何给肺上润滑油呢? 小指月说,杏仁富含油脂,又善入肺,乃是人体肺部的润滑油。 老爷爷点点头说,没错,杏仁在《本草经》上记载能主咳逆上气,它除了下气之功,还能够润肺,这样肺脏得润,摩擦力减少,咳嗽就会减轻。不过还要加些麻黄进去。 小指月说,为何呢? 老爷爷说,麻黄配杏仁,宣降肺气,麻黄主升散,它能把伤寒在皮肤的邪气表出去,杏仁主濡润,它能够把粘附在肺的痰浊锈迹,润滑刷洗下来。你如果纯用麻黄发表就会很费劲,加点杏仁进去,一润滑,这样麻黄工作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所以古人把麻黄配杏仁,比喻成水母之有虾,桂枝之有芍药。 这妇人服用了麻黄、杏仁、甘草通宣理肺的肺三药,很快就不咳嗽了。 杏仁拾珍 、王其玉经验曾治周岁乳子,发热天后胸腹发瘾疹、瘙痒,邀余诊治。首用消风散,继施五福化毒丹,又服防风通圣散。不但丝毫无功,且病势加重,蔓延周身,色白奇痒。皮肤麸皮样脱屑,触之如飞絮。无奈间,猛想起《医宗金鉴》有用苦杏仁、猪脂外用治痒一法。决定试之,遂开方:苦杏仁60g(捣),猪板油5g,味调匀绢包外擦。然患者家长治病心切,不及备齐猪板油,即自用一味苦杏仁捣烂布包外擦。是夜患儿安然入睡,上法连用日痒止,4日后无脱屑,疹消退而病愈。 考白疕一证,俗名“蛇虱”(即银屑病——编者)。《医宗金鉴·外科》载有其证,其生于皮肤,形如疹疥,可发遍身,色白脱屑,瘙痒异常。乃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杏仁治风燥,润皮肤,且可杀虫,治诸疮疥。余用之治白庀瘙痒,屡试皆效。 指月按:古代疮疡皮肤科常外用杏仁,以它能够去风润燥杀虫之故也。所以能令肌表风邪散,毛窍得润泽。一般各类痈疽肿毒初起,可用杏仁散滞气而内消,润毛窍而生肌。如果想散滞气,一般带皮尖用,想润泽肌肤,可以去皮尖用。 、陈溪南经验杏地蛋清膏,即用生地黄30克和杏仁5克捣烂与新鲜鸡蛋清调匀,敷于患眼处,可达消肿止痛之良效,常用于暴风客热(急性结膜炎之重症)、眼部术后感染或眼外伤并发感染后,局部较甚的肿痛。 陈某,男,55岁。双眼突发红肿疼痛,眼内沙涩,烧灼感,畏光流泪,按其脉浮数洪大,视其舌质红苔黄腻,乃暴风客热之重症。用上药外敷患处,患眼即感清凉舒适,症状明显减轻。 黄某,女,5岁。右眼穿孔伤后失明,行眼内容物摘出术,麻醉过后,疼痛难忍,注射止痛针效果不著,翌晨改用本方敷贴手术眼,连续3天,肿消病除。 廖某,男,5岁。右眼撞击受伤后,眶周青肿,眼结膜下出血,前房积血,局部压痛明显,用上药敷患部,每日次,6天后,局部肿胀消退,积血吸收。 指月按:杏仁跟地黄制成的膏药,能够清热、凉血、润燥、消肿、止痛。《本草纲目》言苦杏仁具有“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而生地黄更是疗眼部热疮之要药,李时珍提到一人患眼疾,每睡醒,眼赤肿,良久即愈,百治莫效。师曰其血热也,故令目赤,用地黄捣汁治之,一剂即效。 精彩文章回顾 胆胃上逆易上火就用后爱消消火 要保持花容月貌,必用参巧巧面膜! 每日学一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麻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藁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苍耳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辛夷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葱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鹅不食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胡荽(芫荽/香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薄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牛蒡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蝉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桑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蔓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升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葛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淡豆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浮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木贼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石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寒水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知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芦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天花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竹叶/淡竹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鸭跖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栀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夏枯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0-决明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黄芩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黄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黄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龙胆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秦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苦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白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0-金银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连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穿心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贯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蒲公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紫花地丁、野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拳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漏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0-土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鱼腥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金荞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3-红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4-败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5-射干、山豆根、马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6-青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7-木蝴蝶(玉蝴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8-白头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9-马齿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0-鸦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3-熊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4-千里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5-白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6-四季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7-绿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8-生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9-玄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0-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赤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紫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3-水牛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4-青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5-白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6-地骨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7-银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8-胡黄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大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芒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番泻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芦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火麻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郁李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松子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甘遂、大戟、芫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商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0-牵牛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巴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千金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独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威灵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乌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蕲蛇、乌梢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木瓜、蚕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伸筋草、寻骨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松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0-海风藤、青风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路路通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秦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防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桑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豨莶草、臭梧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海桐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络石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雷公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0-老鹳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穿山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丝瓜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3-五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4-桑寄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5-狗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6-千年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7-雪莲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8-鹿衔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9-石楠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0-藿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佩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苍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3-厚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4-砂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5-白豆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6-草豆蔻、草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薏苡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猪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泽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冬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玉米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葫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香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枳椇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0-泽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蝼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荠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车前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滑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木通、通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瞿麦、萹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地肤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海金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石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0-冬葵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灯心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萆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茵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金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虎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干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肉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0-吴茱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小茴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丁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3-高良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4-胡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5-花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6-荜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7-荜澄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8-陈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9-青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0-枳实、枳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木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沉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3-檀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4-川楝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5-乌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6-青木香、荔枝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7-香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8-佛手、香橼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9-玫瑰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0-绿萼梅、娑罗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薤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天仙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3-大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4-甘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5-九香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6-刀豆、柿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7-山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8-神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9-麦芽、谷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0-莱菔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鸡内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鸡矢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3-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4-南瓜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5-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6-小蓟、大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7-地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8-槐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9-侧柏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0-白茅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苎麻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羊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3-三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4-茜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5-蒲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6-花蕊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7-降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8-白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9-仙鹤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0-紫珠、棕榈炭、血余炭、藕节、檵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艾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炮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3-灶心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川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延胡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郁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姜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乳香、没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五灵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夏天无、枫香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丹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0-益母草、泽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牛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鸡血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王不留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月季花、凌霄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土鳖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马钱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自然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苏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骨碎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0-血竭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儿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刘寄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三棱、莪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水蛭、虻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斑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穿山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半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天南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白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0-白芥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皂荚、皂角刺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旋覆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3-白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4-猫爪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5-川贝母、浙贝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6-瓜蒌(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7-竹茹(竹沥、天竺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8-前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9-桔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0-胖大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海藻、昆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黄药子(黄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3-海蛤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4-海浮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5-瓦楞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6-礞石 中医人的故事:传给后代什么才最有意义-精神感化世人,德行泽被后世(精彩) 丘处机祖师的修道故事 赵绍琴讲故事:那一年,我独排众议,毅然用白虎汤! 吴鞠通的故事 针灸治愈毒瘾的传奇故事 千古真人张三丰修炼故事 百岁道长张至顺的故事与修行之道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人体使用手册-《黄帝内经》 有多少人误解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看完恍然大悟! 猫捉老鼠的故事,原来蕴藏了祛湿、健脾的大智慧! 十一条鱼的故事-颠覆你的健康认知[漫画] 5个治疗癌症的小故事(神奇不可思议) 故事篇专讲案例给大家听(汉唐中医倪海厦撰写) "火星男孩"今年已经岁,他的故事再次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tx/6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食同源鲜芦根
- 下一篇文章: 04B明代中外舆图中的雷州半岛及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