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原因带你解读为何肚子总是发胀
朋友们,肚子发胀,即老百姓所说的“涨肚”,可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事情。这个毛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形成了严重影响。今天,小编为你从中医的角度,解读常见的引发涨肚的原因和改善之法。 原因一:肝郁气滞 两肋发胀,在焦虑、抑郁、上火的时候加重,但是在排气之后有所减轻,这是典型的因为肝郁气滞所致的涨肚。患者出现这种情况,和原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关系不大,而是和情志有关系。肝主疏泄。情志抑郁会导致肝气不疏,气滞中焦,形成涨肚。这一点在压力较大的职场中人士身上最为常见。 调理之道:玫瑰花5克,泡水代茶饮。玫瑰花有疏肝解郁、理气的功效。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合服用。也可以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逍遥丸等可以疏肝理气的中成药。期门穴、太冲穴、章门穴,都是理气的要穴,可以经常按摩。 原因二:脾胃食积 由于食积导致的腹胀最为常见,尤其是暴饮暴食、经常应酬的人,特别容易发生这种现象。其主要特点就是在腹胀的同时有口臭,胃里反酸水。这类患者往往有比较严重的消化不良症状。 调理之道:山楂适量,加入大米粥里一起煮着吃。严重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酸分泌过多的人不要尝试。山楂有很好的消食作用。另外,一些中成药含有山楂、神曲、麦芽等成分的,也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症状。 原因三:痰湿内积 痰湿内积所致的腹胀,往往有恶心、欲呕的现象伴发,患者同时容易腹部庞大而肌肉松软,同时四肢乏力沉重,头脑一天到晚不清醒。痰湿的长期存在容易阻遏中焦,使得气机运行不畅,形成腹胀、消化不良等现象。 调理之道:多吃一些薏米、海带、冬瓜、白扁豆等能健脾、利湿的东西,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香砂六君子丸等能够行气、健脾的中成药。这类人最需要的是加强体育锻炼,从而在根本上排出湿邪。 原因四:脾肾阳虚 这一点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这类人在腹胀的同时,往往有怕凉、畏寒,腹胀在受寒后加重的体验,腹部喜欢用手捂着,或者用热水袋外敷。这类疾病的患者多为年轻女子、老年人和部分脾肾不固的中年人。脾肾阳虚者,中焦气化无力,所以会产生上述现象。 调理之道:如果不是爱上火的体质,可以用高良姜3片来泡水代茶饮。高良姜能够散寒、理气,温补脾肾元阳,比较适合此类患者。此外,小茴香、黑米等也适合服用。 惠德堂每日方剂分享大秦艽汤 方剂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秦艽(9g)、羌活(3g)、独活(6g)、防风(3g)、细辛(2g)、白芷(3g)、川芎(6g)、芍药(6g)、生地黄(3g)、熟地黄(3g)、当归(6g)、白茯苓(3g)、白术(3g)、石膏(6g)、黄芩(3g)、甘草(6g) 君药:秦艽 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使用方法:上为粗末,每服一两(30g),水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禁忌:若属内风所致者,不宜应用本方。 歌诀: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芩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趣记:膏苓二地术归(大)秦艽,芎芩双活药防芷细草。高岭二弟逐归(大)秦舅,穷亲双活药房制细草。 注意事项:服用此方请咨询医生或到杭州惠德堂中医门诊部咨询。 杭州惠德堂中医门诊部 门诊时间:8:00—20:00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cd/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进入大寒,冻成一团,补好脾胃全年舒坦
- 下一篇文章: 中医专家指导慢性胃炎的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