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香里的

随着夏季的到来,小龙虾又迎来了销售旺季,连续数年蝉联“夜宵明星”的小龙虾,今年依旧热度不减。

小龙虾的口味也越来越多,黄焖的,白灼的,花雕的,最受欢迎的当属传统的十三香了。

那大家是否了解十三香呢?到底是哪十三香?这些香料又是什么样子呢?

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下,十三香里的“植物”味道。

01

十三香

——舌尖之美味

十三香

十三香,又称十全香,厨房用品,指将13种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物,包括紫叩、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八角、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磨为粉做成的调味料。

听老人讲,制作“十三香”时原料必须充分晒干或烘干,粉碎过筛,而且越细越好。每种原料应该单独粉碎,分别存放,最好将其装在无毒无异味的食用塑料袋内,以防香料“回潮”或走味儿。使用时并非用量越多越好,一定要适量,因为桂皮、丁香、茴香、生姜以及胡椒等料,它们虽然属于天然调味品,但如果用量过度,同样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乃至毒性和诱变性,所以使用时应以“宁少勿多”为宜。

02

十三香里的香料植物

十三香之

紫叩

紫叩:又名紫蔻、紫豆蔻、紫豆叩、十开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果实。温中行气,健胃消食。

十三香之

砂仁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

肉蔻:常绿乔木,花冠黄白色,果实梨形,淡黄色或橙黄色,成熟时纵裂成两瓣,露出绯红色的假种皮,称为“豆蔻瓣”,内含种子1枚,称“肉豆蔻”。种皮红褐色,木质坚硬。肉豆蔻所含挥发油,少量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及胃肠蠕动,而有开胃和促进食欲,消胀止痛的功效。

十三香之

肉桂

肉桂:樟属中等大乔木,树皮灰褐色。肉桂的树皮常被用作香料,烹饪材料及药材。其木材可供制造家具,该种也能作为园林绿化树种。

十三香之

丁香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

十三香之

花椒

花椒:是芸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花椒的木材为典型的淡黄色,露于空气中颜色稍变深黄,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质部结构密致,均匀,纵切面有绢质光泽,木材有美术工艺价值。花椒用作中药,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杀虫等功效。治胃腹冷痛、呕吐、泄泻、血吸虫、蛔虫等症。

十三香之

八角

八角:正名为八角,为乔木,高10-15米,树冠塔形,椭圆形或圆锥形,树皮深灰色,枝密集。主产于广西西部和南部。八角茴香的果实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等。对于治疗小肠气坠、疝气偏坠、腰重刺胀、腰病如刺、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风毒湿气、攻疰成疮、皮肉紫破脓坏、行步无力、皮肉燥热等有显著效果。

十三香之

小茴香

小茴香:是唇形科裂叶荆芥属植物。全草及花穗为常用中药,多用于发表,可治风寒感冒、头痛、咽喉肿痛、月经过多、崩漏、小儿发热抽搐、疔疮疥癣、风火赤眼、风火牙痛、湿疹、荨麻疹以及皮肤搔痒。又全草富含芳香油,可提制芳香油。

十三香之

木香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十三香之

白芷

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十三香之

三奈

三奈:也叫沙姜、山辣,为根状茎。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耐旱耐瘠怕浸。南盛耕地多属黑泥田,含碳质多,松软疏水,宜于三奈生长。干制切片,其味芳香。药性温、味辛,能温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急性肠胃炎、消化不良、腹痛泄泻、胃寒疼痛、牙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

十三香之

良姜

良姜:别名小良姜、高良姜,多年生草本。根茎圆柱形,其性温、味辛,具有芳香气,有节,节处有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观叶类植物,色彩鲜艳夺目,格外雅观,观赏价值较高。

十三香之

干姜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请迅速来一盆热气腾腾的十三香小龙虾吧!

感受一下,植物带来的爆棚味蕾。

*转载请注明来自宝绿支部志愿服务站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cd/8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