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中的本草肉桂
肉桂,又称玉桂、大桂、辣桂、桂皮,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者枝皮。肉桂是一种常绿乔木,生长于亚热带及热带地区,高可达15米左右,整棵树都会散发芳香之气。 其树皮呈褐色,嫩枝有褐色短茸毛;枝上之叶互生,呈长椭圆形,其质如革;夏季开花,花细小如锥,黄绿色;果小如豆,椭圆形,熟时黑紫色。 春日剪下嫩枝,去杂质,切小段,晒干或阴干,即是桂枝。桂枝秉木火之气,能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临床运用极为广泛。入秋之后,按一定规制剥取树皮,卷成筒状,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即是肉桂。好的肉桂,皮要细,肉要厚,色要紫红,香要浓郁,味要甜辛,无论入药还是烹饪,对人都大有益处。 肉桂在庖厨之内,往往被称为桂皮。桂皮香气馥郁,富含挥发油,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将其作为调味料,煮鱼肉时放一些,可以祛腥解腻,让人食欲大增,还能促进肠胃消化。在古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肉桂都是最重要的香料之一。 肉桂起源于何地?这是史学界颇有争议的话题。《诗经》尚矣,多载草木,可惜未见咏“桂”。《楚辞》好言香草,“桂”乃频出诗人之笔,如《远游》云:“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九叹·惜贤》又云:“结桂树之旖旎兮,纫荃蕙与辛夷。”注家认为此处之桂,乃木犀科常绿小乔木,又称岩桂、丹桂、月桂,即今之桂花树。也有学者认为是肉桂。《九歌·东皇太一》云:“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离骚》云:“杂申椒与箘桂兮,豈维纫夫蕙茝。”此二处桂与椒并称,且与饮食相关,论者多认为是今之肉桂。 《吕氏春秋》之《本味》篇论各地珍馐佳味既丰且美,其云:“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阳朴在今四川,盛产生姜。招摇在今广西,盛产肉桂。前年,秦始皇派兵攻取岭南,设三郡,广西一带因肉桂生长繁密,遂命为桂林郡。直到今天,广西的贵港、梧州、防城港等地仍然是肉桂的道地产地。 岭南被纳入华夏版图之后,肉桂逐渐流行全国,成为中国人厨房必不可少的香料。常与花椒、八角、草果等一起搭配使用,炖肉,烧鱼,让食物色亮,香溢,味美,深受欢迎。桂皮也是制作卤肉的必备之品。 在西方,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时候会使用肉桂,他们认为肉桂有防腐的作用,具体怎么操作,难以知晓,或许和中国人制作卤肉差不多吧。在《旧约·列王记》中,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示巴女王用骆驼驮着香料和宝石去见以色列的王——所罗门,据说这香料就是肉桂。古罗马的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也记载“肉桂的价格是白银的15倍。” 不难想象,上古时西方只有贵族才用的起肉桂。到中世纪后期,阿拉伯掌握东西方香料贸易之后,肉桂成为大宗交易商品,西方的普通民众逐渐对肉桂有了认识。到现在,西方人烤面包时会放些肉桂,除了增加香气,促进食欲,还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甜感。后来,他们又将肉桂加入葡萄酒、啤酒中,甚至加入红茶、咖啡、热可可,总之就是一通乱加。 当然了,肉桂的药用价值更值得白颠疯病初期什么症状银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gx/1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瑶族秘传的足浴粉温通经络常熟人晚上泡完全
- 下一篇文章: 常用香料的性味归经与配伍附带三大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