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的应用历史非常久远。在长沙的西汉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两个香囊,内装的药物经鉴定为辛夷、花椒、佩兰、干姜、高良姜、藁本等,具有杀菌、驱风、发汗等功效,都是苗族常用物。苗药也并不神秘,在著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四十多种苗语记音的草药,还记载了不少苗族人民的用药经验,如“黔蜀蛮人常将菖蒲随行,以治卒患心痛”,即苗族人常将菖蒲随身携带,用来治疗类似现代医学的冠心病等心血管疾患。

苗族的聚居地多在南方山区,那里山峦叠嶂,江河纵横,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植被繁茂,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的资源非常丰富。因此,“百草皆药”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苗族聚居区,识药、采药、种药、用药已成民俗习惯,几乎人人都能辨识几种甚至几十种药物,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很多苗族人家常将一时不易采到的苗药移栽于房前屋后,形成自己的“小药园”,以便现采现用。说到采集药物,苗医很注重季节与最高功效的关系,正如苗家歌谣“春用尖叶夏花枝,秋采根茎冬挖蔸”所唱,药用全草、成花、枝应当在春夏采集,而药用果实、根块则要在秋冬收集。由于药源丰富,苗医用药主要以鲜药为主,保持药物鲜、烈、浓的特性,少部分药物则根据保存、携带方便,以及临床需要进行炮制。

苗药的命名非常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充满趣味。有的以药物形态命名,如狗牙瓣、八爪金龙、一支箭、奶浆藤等,有的以药物功效命名,如追风伞、风流草、夜关门、大回环等。苗医用药配方通常比较简单,有“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一说,药物间的配伍也自成体系,分为领头药、铺底药和监护药,与中药配伍中的“君臣佐使”有异曲同工之妙。苗药常用的剂型有煎剂、丸剂、酒剂、膏剂等,现今随着科技的进步,苗药的剂型也更为多样化和现代化,标志着苗药进入了新时代。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已被探知的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中,苗族医药历史最为久远,内容最为丰富。在一批批民族医药工作者的长期努力下,流传千古的苗族医药正在慢慢褪去她神秘的面纱,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肯定。近几十年来,苗族医药产业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如今已成为全国民族医药产业的领头羊。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工作者对苗族医药不断的调查、挖掘、整理和开发,这块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的瑰宝,将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绚丽的健康之光。

苗医特色疗法

苗族历史悠久,是中国少数民族的四大民族之一(万人口)。苗族的分布以贵州省为中心(约占苗族总人口50%以上),并向湖南、云南、重庆、广西、湖北、四川等省区辐射。苗族也是一个国际性民族,除中国外,日本、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地区也有苗族分布。

西汉刘向的《说苑辨物》:吾闻古之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者也,行医于乡里。《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有多种与苗药同名同义”(《湘西苗药汇编》)。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一册有15种,第二册有27种苗族药物记载。其中的菖蒲条引宋代苏颂的话:黔蜀蛮人常将随行,以治卒患心痛。其生蛮谷中尤佳。入家移植者也堪用,但干后辛香不及蛮人持来者,此皆医方所用菖蒲也。清代吴其睿《植物名实图考》也记载了不少苗药,如“白芨根,苗妇取以浣衣,……白芨为补肺要药”。

黔东南苗族地区,在乾隆前还未入“官籍”,视为生界,有“蛮不入境,汉不入峒”之禁令。而苗医学在当地颇负盛名,“苗地多产药……或吞或敷,奏效甚捷”。19世纪末,松桃厅地甲司苗医龙老二,能为孕妇从腹部取死胎,一月后体愈,传为奇闻。长征时期,贺龙也曾指示“不但要物色好的苗族向导,而且要动员苗医随军前进”。

苗族创造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中的医药文化以天然绿色、方法奇特、简练实用和疗效确切而著称,又因同时具有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成为最具魅力的文化之一。苗医药也是我国民族医药中的一朵奇葩,被誉为“大山深处的瑰宝”。

苗族医药与其他民族医药一样,有着极其广泛的民众意识、突出的实践基础与地域特色,并顽强地维持着本民族文化特质的传统科学文化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内容丰富而独特的苗族医药学。

苗族医药是拥有自身理论指导的医学体系,包含了本民族的基本观念、思维方式、哲学思想、民族习惯、经验积累和特殊发现等,其总结的医药理论是指导用药的纲要。如“两纲两病理论”“苗医生成哲学”“五基成物学说”“三界九架理论”“交环理论”“四大筋脉理论”“苗药质征理论”等,无不是长期实践积累的升华和无数医学发现的结晶。

苗医认为气、血、水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生病,外为水毒、气毒、火毒所犯,内有情感、信念所动,亦因劳累损伤所致。将疾病分为症和疾,辨证分类上有两纲(冷病、热病),五经(冷、热、半边、快、慢),病分三十六症、七十二疾,合称一百单八症。

苗医诊断以望、脉二诊为主,望可知其表,脉可知其里,表里结合。

望诊:中医只看头发,苗医还认为眉毛不乱而光泽正常,病不重;眉毛散乱,皱眉时眉不举,汗毛直立则说明病重。

指纹诊:用于小儿疾病的诊疗,如苗医看大拇指颜色,黑为失水,红为受惊,绿色为损伤。

指甲诊:多用于妇科诊断。按住妇女的中、小指甲,放开后淡红色者为口干舌燥,黄色者为月经紊乱。

苗医治法以“冷病热治”“热病冷治”为两大治法。采用内治法和外治法,其中外治法特别丰富。外治有放血疗法、刮治法、爆灯火疗法、气角疗法、滚蛋疗法、发疱疗法、佩戴药疗法、熏蒸疗法、抹酒火疗法、烧药火疗法、针挑疗法、外洗法、外敷法、拍击疗法、体育疗法、热烫疗法、精神疗法。

贵州特殊的生态环境及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孕育着无比丰富而特有的药用动、植物资源与矿物资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苗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苗药资源。

贵州现有药用资源种,其中植物药种(隶属于科,属;如蕨类30科,种;裸子植物11科,25种;被子植物科,种),占91.5%;动物药种(隶属于科),占6.7%,矿物药77种(隶属于10类),占1.8%。在全国统一普查的种重点药材品种中,贵州有资源的达种,占89.6%。

苗药资源属于天然药物资源范畴,涉及到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据调查,贵州苗药资源在种左右,正如贵州毕节地区的老苗医所言:(苗医)病有症,药有种,有苗者(泛指高等植物)种,无苗者(泛指低等植物、动物、矿物及其他类)种。如别具特色的苗药观音草、米槁、艾纳香、八爪金龙、仙桃草、旱莲草、活血丹、大丁草、重楼等。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常见苗药约有0种左右,最常用的约达种,并有不少苗药己收载于全国性或地方性民族医药等有关专著。

扫描







































卡泊三醇软膏价格是多少
山东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gx/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