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七八月养脾,为何七八月腹泻的人多
导读:很多人在夏季很容易腹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腹泻的呢?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现在正值长夏七八月 夏天气温升高, 再加上大家喜欢吃一些凉的食物解暑, 很多人都会在夏天拉肚子。 为何七八月容易腹泻呢?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一聊拉肚子的问题。 一腹泻症状容易被忽视 现如今很多人都觉得“拉肚子“不是什么大事儿,有的女性还觉得”拉肚子“很好呀!把宿便拉干净还减肥!但是经常腹泻就要引起重视了! 我们常说的“拉肚子”,在医学上被称为腹泻。腹泻的判断标准是,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克,或含未消化食物、脓血、黏液等。而且,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由于排便规律每个人都不一样,从一天3次到3天一次都可视为正常范围,因此,腹泻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很多人也不重视腹泻,来医院以后,都已经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在这里,建议大家出现腹泻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 按照腹泻的持续时间来说,可分为急性腹泻(即两周以内)和慢性腹泻(持续时间可达2个月以上);按照腹泻的病因来说,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二为何七八月容易腹泻 1、细菌污染 高温下细菌容易滋生,剩饭剩菜或熟食不加以适当贮存就容易被细菌污染,使胃肠道感染。同时夏季也是蟑螂、苍蝇最为活跃的季节,有了这些虫媒的助纣为虐,病原体更是容易散播。 2、夏天饮水多 胃酸被冲淡,其效率被迫降低,不能有效分解食物。此外,胃酸是一种强酸,PH大约在1~2左右,这使得它具有“屏障”功能,大部分伴随食物进入胃腔的病原体都会被杀灭,而被稀释的胃酸其灭菌能力就必然会下降。 3、生食蔬果 夏季时鲜蔬果大量上市,与其他季节相比,人们生食蔬果的机会大大增加。生食之所以比熟食更容易诱发胃肠疾病,除却果蔬上细菌污染这个因素以外,还有农药残留这个问题。 4、冷饮的刺激 寒冷会刺激胃肠黏膜收缩,胃酸分泌减少,影响消化。肠道壁上的平滑肌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过多地食用冷饮,低温刺激下平滑肌收缩明显加强,甚至发生痉挛,造成疼痛。寒冷也会造成肠运动增快,正在进行消化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会造成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溏,出现腹泻。 5、脾虚腹泻 腹泻的发生和脾虚有很大关系。慢性腹泻和脾肾肝三个脏器有关,其中大部分患者腹泻是因为脾虚引起的。夏季的主气的湿邪,湿邪特别容易伤脾阳,造成脾的运化水谷水湿功能不行了,就会造成清浊不分,病走大肠,出现泄泻。 三夏季四种腹泻 1、寒湿泻 腹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纳呆,或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肢体酸痛。舌苔薄白或微腻,脉浮缓。 中医认为,此种腹泻是由于过多食用冷饮,损伤脾胃,或因天气过热,敞胸露怀,眠于户外及阴凉潮湿之地,或开空调、吹电扇过度,感染寒湿之邪,侵犯脾胃,以致脾胃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水谷并走于大肠所致。 治疗宜解表散寒,芳香化湿。可选用藿香正气水(丸、软胶囊),儿童可服用午时茶。 如大便次数过多,呈水样便,并出现头晕乏力,口干尿少,皮肤干燥、弹性减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盐类。可喝淡盐水或糖水,医院输液,补充电解质,以免脱水。 2、湿热泻 腹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色黄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烦躁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中医认为,此种腹泻多由于感受暑湿之邪,或肠中有积热(如平素喜饮酒、过食辛辣刺激之品者)导致湿热互结所致。 治疗宜清热利湿,可选用葛根芩连片、克痢痧胶囊等。 如出现腹痛腹泻,脓血样便,伴里急后重及高热者,多属细菌性痢疾,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伤食泻 腹泻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之物,腹痛肠鸣,泻后痛减,腹胀嗳气,打饱嗝有酸臭味,舌苔厚腻或垢浊,脉滑。 中医认为,此种腹泻多由于暴饮暴食,宿食内停,阻滞于胃肠,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吸收,反而停为湿滞,发生腹泻。 治疗宜消食导滞,可选用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启脾丸及香砂养胃丸等。 出现此类腹泻,应控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可吃些稀饭、面条。必要时可禁食一天。不吃油炸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4、脾虚泻 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食后胀闷不舒,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中医认为,此种腹泻多由于长期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缠绵,引起脾胃虚弱,加上暑湿之邪易伤气困脾,致脾胃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以致饮食、水湿停滞,消化不良,清浊不分,混杂而下,便次增多遂成腹泻。 治疗宜健脾益气,涩肠止泻,可选参苓白术散(或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补脾益肠丸、香砂养胃丸等。 脾虚泻为慢性腹泻,多见于中老年及体弱多病者,平常应注意养生保健,配合食补及药补(可长期服用健脾丸或香砂养胃丸等),增加胃肠免疫力,减少腹泻发生。 四养脾方法 1、醒脾法 用生蒜泥10克、糖醋少许,饭前食,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可预防肠道疾病。也可用山楂条20克、生姜丝5克拌食,有消食开胃之功。还可用香菜克、海蜇丝50克、食盐糖醋少许拌食,有芳香开胃健脾之功。 2、护脾法 选用各种药粥护脾益胃,如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米50克,或银耳20克、百合10克、绿豆20克,加入糯米克煮粥食;或山药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克煮粥食。 3、健脾法 夏天一般不宜较剧烈的运动,青年人在每日起床后和入睡前仰卧于床上,做仰卧起坐运动,每日做20~40次。老年人则宜用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上,以腹为中心,用手掌旋转按摩20次。 4、温脾法 夏天贪食生冷,容易寒积脾胃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此时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食盐克,置于腹部,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也可用肉桂粉3克、荜茇粉10克、高良姜粉10克,装入纱布袋内,夜间置于脐上,能起到温脾胃、止吐泻之功效。 5、调理脾胃因人而异 按摩脐周和散布亦有调和脾胃的作用,两者作用原理相近,故可合称护脾养脾。暖脾法是护脾的主要方法,但要切忌过食生冷。同时,睡眠时还应该注意加强腹部保暖,炒菜时不妨加点生姜末,饮茶者选喝红茶等,都不失为护脾的养生上策。 总之,无论在任何季节,调理脾胃都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胃热者以清降为主,脾虚脾寒者当温补。无论药补还是食补,均以服后感觉舒适为宜。 出诊~芊芝堂中医太原一店(劲松北路店): 刘化芊每周三、周四、周五出诊; 王美琴每周一出诊,主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疑难杂症。 王永宏每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出诊,主治颈、肩、腰、腿痛。 —、(刘化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gx/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胸痹心痛,试试这三组对药,还有独家食疗秘
- 下一篇文章: 生姜这么做专治胃病,一次缓解,一周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