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药膳文化小举
本文素材源自秦伯未先生 《中医对于病员的膳食问题》 中医药膳文化 在中国,膳食文化源远流长,“食疗医学”作为民间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植在国人心中,尤其是在南方地区,饭前来碗老火汤,通常是药材配上营养的肉类,在填充胃口的同时,还滋补了一身的疲惫。《内经》所言:“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从唐朝孟诜作《食疗本草》,到元朝忽思慧作中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饮食正要》,食疗药膳学逐渐发展壮大。 其中对于病人有两方面 一是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的饮食 二是为了防止疾病恶化所需要的忌口。 利用膳食为治疗目的,在现代综合治疗上,视为一种有效因素,能直接影响病情转归,增加药物疗效,预防疾病过程发展,和促进劳动力量的迅速恢复。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一类新名词,也无法拿营养素来说明热和能,以及其他生理、病理上所起的变化,但散见在多种书本里面,共有合理的可供参考部分,《饮膳正要》记载的摘录一二。 呼吸系统疾患: 生地黄粥——生地汁二合冲入粥内,沿虚劳骨蒸,咳嗽吐血。 桃仁粥——桃仁三两煮粥,治咳嗽,胸满喘急。 消化系统疾患: 椒面羹——川椒三钱,白面四两,做面条煮羹,治疗胃弱呕吐,不能食。 良姜粥——高良姜半两研粉熬粥,治心腹冷痛。 泌尿系统疾患: 青鸭羹——青头鸭一只,草果五个,赤小豆半斤,同煮熟,治水肿。 葵叶羹——葵叶不拘多少煮羹,治小溲癃闭。 神经系统疾患: 鸡头羹——鸡头实分三合,羊脊骨一付,生姜汁一合,调和作羹,治湿痹,腰脊痛。 鹿蹄汤——鹿蹄四只,陈皮二钱,草果二钱,同煮烂,治诸风虚,腰脚疼痛不能践地。 同样,忌口也是紧跟着治疗的原则进行,中医把人体看做整体的,对于内脏、神经、血管和机体上的其他机件,都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因把疾病的概念区别为寒热虚实四型,药物的作用也针对着分为温凉补泄四种。忌口范围根据此意义,视食物性质的甜咸辛凉来观察疾病的寒热虚实是否有害作出决定。例如: 生冷水果类:热性病初期有怕冷现象和没有热型的疾患,消化不良、胸闷、腹痛、吞酸、泄泻等胃肠病,均忌生冷食品。 辛热香燥类:凡急性热性病具有口干、唇燥、尿赤、大便闭结等症状的,中医概成肉热,忌食酱姜、蒜头、花生、蚕豆等物,煎炸的东西,也在禁例。 油腻味厚类:油腻食品富含脂肪,厚味食品富含胶质,如红烧的猪、羊肉和甲鱼、海参等,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排泄失常,尤其肠热症可以助长热势亢进,故对伤寒、湿病、暑热病以及肠胃机能迟钝的病员绝对禁忌,即在病后,因防死灰复燃,短期内亦极审慎进食。 粘滑甜味类:糖食易于作酸,糕点等因胃酸难以透入,消化率极低,肠胃薄弱和痰湿素重的病员均不相宜。 发物和过敏性类: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龈肿胀、大便闭结等的芥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发热的可能,俗称“发物”,中医在阴虚症尤其外科疔毒、肿疡,习惯忌食过敏性的事物,以水族海鲜最多,如蚶子、蛤蜊、黄鱼、带鱼及蝦米、干贝、海鱼干等,对于咳嗽、荨麻疹等,极易引发,在所必忌。 刺激和调味品类:经常有头晕、偏头痛、心跳、失眠、提火颧红以及性情躁急,易悲易怒等精神病态和神经官能症的,对酸辣均忌,菜肴不宜过咸过甜。调味品中,酒和香糟之类, 均应免除。 此外,由于患者脾胃普遍虚弱,所以病员的菜谱需要特殊定制,秦伯未先生提出的一般病员食单附录在下: (一)主要食品:粥汤、白粥、锅巴粥、麦糊、面条、馒头、软饭 (二)素菜类:豆腐(兼能清热)、百叶、豆腐干、豆腐衣(脂肪特别多,宜于产妇和老年虚弱症)、腐乳(经过发酵,宜于肠胃病),咸菜(有调节生理作用)、酱瓜、酱茄子(可防止高血压症血管破裂)、酱萝卜(兼可清热化痰,并含少量消化谷食物质,能和胃宽中)、大头菜、青菜、白菜、菠萝、洋山芋、芋奶、黄豆芽、海蜇(兼能化痰,消散头淋巴肿胀)。 (三)荤菜类:火腿、肉松、熏鱼、酱鸭(尤宜于便闭症)、咸蛋、炖蛋、猪肚、猪肝、猪腰、牛肉汤、鸡汤、鸭汤、鲫鱼汤。 (四)特殊食品:芹菜、海带(以上两种宜于高血压症)、淡菜(宜于内分泌缺乏症)、甲鱼(宜于脚气症)、黑鱼(宜于水肿病)、羊肝(宜于夜盲症)。 这只是中医药膳文化博大精深的沧海一粟,还需要大家共同学习,一起将药膳文化发扬光大! 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tx/6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绿豆汤有什么功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