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股份3雪球访谈
访谈简介 近日,隆基股份再次宣布HJT、P型与N型TOPCon三种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而这距离它上次破纪录才仅仅过去一个月。目前,主流的光伏电池技术是PERC电池,但其效率极限较低(24%),TOPCon和HJT正成为最具潜力的新一代电池。隆基股份在年的第一季度净利润达到25.02亿,同比增长34%,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经过了3月下移至低点75.01元和4月波动上调,5月以来隆基股价涨幅更加明显,相较4月上涨约11.76%,6月1日高点可达元。行业内人士认为,专注研发的隆基将会带来更高的总市值与净利润,但也有人认为效率数据与商业化效益仍有差距,推广成本值得考量。 [问]magicniu:对 加息首季tian说:为什么隆基发布的新品比晶科的转换效率要低一些? [答]加息首季: 隆基股份此次发布的Hi-MoN是今年四季度即将量产的组件。根据隆基以往的历史,我对此没有任何怀疑。此外,据我了解,晶科能源也是N-TOPCon的重要研究者之一,但是,其大规模量产组件在近期达到22.86%的可能性≈0,我说的是它量产品当中万里挑一的,最好的。天合光能多年以前曾是国内N-TOPCon研发方面的领先者,他们称之为i-TOPCon,但由于财务极度困难,且缺乏系统配套,近年已被隆基、晶科和晶澳反超。综合天合当前的财务困境和研发水平,我认为其近期量产的可能性同样≈0。晶澳科技N-TOPCon数据更真实一些,但像隆基那样大规模投资和量产也同样面临财力的困扰。 [答]tian: 隆基组件中串焊用的是“无隐裂智能焊接”技术,电池片小间距0.6mm,晶科串焊用的是叠焊技术,追求0间距甚至负间距,晶科的间距小,理论上效率会高一些,但并不增加功率。但是,隆基在《无隐裂智能焊接”技术白皮书》中提到,叠焊或者叠瓦式互联技术的缺点在于:三明治结构仍然在连接处容易出现小隐裂,小隐裂在组件长期应用中会发生扩展,因此该技术提效的同时降低了组件的可靠性;另外,电池片重叠的部分无法受光发电,同时为降低隐裂的产生需要更厚的封装胶膜,因此组件成本有较明显的提高。隆基通过综合比较,选择了“无隐裂智能焊接”,在组件生产环节采用的是一体成型的分段式焊带,焊带成型后经退火消除内应力,可以高良率、高可靠地实现电池片微间距互联,完全避免了小隐裂问题。网页链接 [问]靠谱特质:对 加息首季tian说:隆基在电池领域市场还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吗? [答]tian: 当然能,隆基在持续打破电池的效率记录。 [答]加息首季: 何出此言?隆基股份在电池方面,无论是研发还是量产,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优势都是在急剧扩大,而不是反之。隆基正在成为一名,在各个单项上(硅片、电池、组件),都远超单项冠军的,全能冠军。经国际权威(ISFH)认证的,商业化量产尺寸的,第三代主流电池的潜在竞争者NTOPCon、P-TOPCon和HJT的世界纪录都已经被隆基囊括网页链接。即将10GW级量产第三代主流电池的也唯有隆基一家,请参见隆基此前的相关扩产公告。 [问]特立独行W-Y:对 加息首季tian说:硅料价格下跌的拐点预计在什么时候? [答]加息首季: 已经到拐点,但是,据我判断,仍然有人在“做价格”,“做成交”。光伏行业协会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只不过有点儿反应不太灵敏,我当时看到能源局说法的时候立即产生了同样的判断。这其实也是我一直期待和主张的——给装机需求侧以弹性,国家才不会被硅料企业敲竹杠。爱卖不卖。等便宜了,老子让你求着我买。不记得之后自己尿了裤子的熊样儿了?小样儿的! [答]tian: 早则下半年,迟则明年上半年。按照各大硅料企业的扩产计划,如果都顺利执行的话,从现在到明年二季度会增加起码30多万吨硅料产能,可对应+GW组件生产,加上目前的硅料可供应GW左右,到时一共可供应近GW装机需求,完全足够了。 [问]四十年前的巴菲特:对 加息首季tian说:天合光能是否财务造假?能否详细讲讲相关逻辑。另外,晶科、迈为股份等公司,光伏效率也说25%+,隆基到底是否唯一的那个变革者?为何天合、晶澳等企业研发投入也几十亿,成果远远不如隆基? [答]加息首季: 本次访谈不适合刻意讨论天合光能及其实控人的财务危局,但是,投资者的大原则就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有些事情往往从侧面观察更简单,更有效。比如:用价格相对较贵的大电池封装小组件,去和性价比最优、最适合分布式的去竞争分布式市场。这背后的逻辑是正常的商业逻辑吗?比如:一边说自己出口美国是暴利,一边在组件成本和价格节节走高的时候,低价+宴请+送礼去争夺刀刀见骨的国内屋顶市场。这背后的逻辑是正常的商业逻辑吗?有没有难言之隐?投资者自行判断,身经百战的投资者都不用判断。关于效率,隆基股份为光伏制造企业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结合隆基发布的那张简介电池结构图(黑色的),我向大家做个简要说明。 单结晶硅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29%+;单结晶硅电池的理论最佳构型=N-TOPCon,其理论极限效率≈28.7%;(如图所示)N-TOPCon实验室小面积电池最高纪录=25.8%,经世界权威(ISFH)认证,年,由FraunhoferISE创造;(小面积衬底(硅片)有利于提高效率,大硅片是效率的天敌,比如中环股份的。)N-TOPCon可商业化量产面积(M2)电池最高纪录=25.21%;经世界权威(ISFH)认证,近日,由隆基股份创造。此外,展会当日隆基口头发布的当前量产平均效率为24.24%,并预计年底量产平均效率可以达到24.5%。根据研发探索,隆基目前认为N-TOPCon未来的量产平均效率极限在27~28%之间。此类数据无法交由ISFH来认证,但结合隆基以往的历史,我信。请大家对光伏制造及设备企业发布的各种数据保持警惕。如有疑问可随时找我讨论,以防轻易上当受骗。此前已有 四月鹿极力吹捧的某企业因发布误导性的NTOPCon电池效率数据而被证监会出示《警示函》。关于迈为股份,我专栏文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tx/8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从琅琊榜中的熏炉谈起
- 下一篇文章: 国家级荣誉公示常州上榜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