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医院科普,乳腺癌的真相究
北京什么医院湿疹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 前天有朋友发医院拍下的照片,不看不知道,一看着实吓了一跳。 我先上图片,请大家用几分钟时间,找找看看图片中的内容有哪些槽点,考考自己了解的循证知识有多少。 公布答案 槽点一长期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红肉和以红肉加工的食品患乳腺癌的风险比不吃红肉的提高50%以上。 真相 长期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可能会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但目前饮食脂肪摄入和乳腺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尚未明确建立,50%这个数据非常不准确,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恐慌。 槽点二产后人工喂养或哺乳时间超过2年者患病率增高。 这句话其实很自相矛盾,不知所云,但很多人都会被“哺乳时间超过2年者患病率增高”这句话吓到。 真相 哺乳可能可以减少乳腺癌发病风险,有研究发现每哺乳12个月,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下降4.3%。 槽点三常年使用甲状腺素治疗易诱发乳腺癌、长期口服避孕药易诱发乳腺癌。 真相 我没有找到任何甲状腺素治疗会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的文章,也咨询了一些乳腺科医生,都认为没有相关理论。 关于口服避孕药,大部分研究认为当前或近期使用与乳腺癌风险增加相关,但停药后就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槽点四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妇女发病风险增加。 真相 为什么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妇女发病风险增加?我只能理解为因为“功血”,长期在吃含有激素的药物,使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但如果没有长期服用激素的功血女性呢? 并!不!会!增加乳腺癌发病率! 槽点五平时耳中耵聍发湿的妇女乳腺癌发病机会增加。 真相 我只能说贵院的小编是猴子派来搞笑滴。耳屎跟乳腺癌会有什么关系?大家伙赶紧把你的耳屎掏出来看看有没有发湿。 槽点六电磁辐射:各种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及CT、拍片检查的放射性损伤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看到这句话有没有瞬间脑补家里的各种电器微波炉、电吹风、冰箱、电视等都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真相 在没有遗传倾向的女性中,暴露于诊断水平的电离辐射(如乳腺X线钼靶摄影、胸片、诊断性脊柱成像和CT)与乳腺癌风险有无关联尚有争议。 但在有遗传性BRCA1/2基因突变的女性中,与诊断性辐射相关的乳腺癌风险似乎增加。 普通电器产生的都是非电离辐射,并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以下是关于乳腺癌的科普文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癌症,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夺去50万女性的生命,全球每年万新发病例。 乳腺癌的常见高危因素有哪些?年龄 乳腺癌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基因突变 BRCA1、BRCA2、p53等基因突变者 乳腺癌家族史 如果有1位一级亲属患癌,风险增加至近2倍 如果有2位一级亲属患癌,风险增加至3倍 一级亲属的确诊年龄也影响乳腺癌风险。如果一级亲属在30岁前确诊,则风险增至3倍,但若是60岁后确诊,则风险仅增至1.5倍。 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乳腺癌病史 曾有原位导管癌或浸润性乳腺癌的病史会增加对侧乳腺发生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 未生育 未生育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有生育的女性增加,尽管生育女性在分娩后最初几年内发生乳腺癌的风险高于未生育的女性,但将来患乳腺癌风险降低。 晚育 首次足月产年龄为35岁的女性与未生育的女性发病风险相近。初次生育年龄较晚可能比未生育风险更高。 初潮较早或绝经较晚 初潮年龄较早与乳腺癌风险较高有关。初潮年龄≥15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 在一项研究中,初潮每晚1年,乳腺癌风险下降5%。绝经年龄较晚会增加乳腺癌风险。绝经年龄每晚1年,相对危险度就增加1.03%。 生活方式 体重和体脂:围绝经期肥胖(BMI≥30kg/m2)或体重增加的女性在绝经后的乳腺癌风险增加。但在绝经前女性中,BMI增加会导致乳腺癌的风险更低。 饮酒 与不饮酒者相比,低水平饮酒量(1标准杯/日)到高水平饮酒量(≥3标准杯/日)的女性乳腺癌风险均更高。 有研究发现每日酒精摄入量每增加10g,乳腺癌风险就增加10%。 吸烟 多项研究显示吸烟者乳腺癌的风险轻度增加,乳腺癌风险与被动吸烟也可能相关。 夜班工作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WHO公认上夜班很可能致癌。 围绝经期激素治疗 绝经期激素治疗与乳腺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尤其是长期使用(超过3年)风险最高。 乳腺良性病变 包括非典型增生、多发性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高有关。 而一些常见的乳腺疾病如轻度增生、单纯纤维腺瘤、乳腺导管扩张、乳腺囊肿、乳腺炎等,并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如何预防乳腺癌?预防乳腺癌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定期检查,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或者曾患乳腺癌者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建议:20-39岁女性,建议日常自检;40~45岁女性,每年一次筛查;45~69岁每1~2年进行一次筛查;70岁以上每两年一次筛查。 2、规则锻炼 每周至少进行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体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BMI在18.5-23.9kg/m2之间。 3、避免熬夜 尽可能保持比较良好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 4、适龄生育,母乳喂养。 初次生育年龄在30岁以前,尽可能母乳喂养,且时间尽量长一些,对宝宝好,妈妈也好。 5、健康饮食。 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戒烟戒酒。 最后我想再谈谈我医院出现如此低级错误科普宣传的看法,我觉医院医疗水平低,只能说是不够重视科普这一块。 估计就是哪个小编在网上一截就成了一个宣传栏,可能医务人员都没人看。 医院络绎不绝的患者呢? 这医院的科普啊,如果平时没有一点儿医疗常识的人,很容易被这样的科普所误导,出现不必要的恐慌。 希望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能引以为戒,不要再犯这种低级错误。 科普任重道远,希望大家和我们一起携手同行。 感谢您的转发、点赞和分享~ 参考文献: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tx/9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男人最没有用的部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