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加外寒怎么办

碰到简单的外感风寒可以一汗而解,碰到简单的内伤食滞,可以一气理顺,消食化积。可如果既有风寒感冒,又有胸脘痞闷,胃口不开,这该怎么办呢?像这种情况最常见于小孩子。

一个妇人,带着她五岁的小孩子,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孩子都快一周没胃口了,又怕冷打喷嚏,当感冒治,反复治不好。

爷爷便问小指月说,为什么发汗解表解不了风寒感冒呢?小指月笑笑说,食物要靠脾胃来运化,药物也要靠脾胃来运化,脾胃运化不了,虽然把风寒赶出去,但肌表气血上不来,感冒会很快回来。

爷爷点了点头说,《难经》曰,损其脾者,饮食不为肌肤。当脾胃有食积,吃进来的营养消化不了。脾胃是周身气血生化之源,它自己消化不了水谷,就没有多余的气血供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表毛孔。所以肌表毛孔必然会为之开合失常。

小指月点了点头说,难怪一般解表散风寒的药治不了他的感冒。爷爷便说,这就不是麻黄所能了。应该找一味药,既能够外散风寒,又能够理气和中。你想想用什么药呢?

小指月一下子就反应过来说,非紫苏莫属。

爷爷又说,那该用什么方呢?小指月又说: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

恶寒发热胸满闷,解表又能畅气机。

小指月不仅把汤方写了出来,还把方歌像脱口秀那样,很有节奏感地吟了出来。这样以香附配合紫苏,再加甘草、陈皮,组成四味药的香苏散,既能够通过苏叶表散外面的风寒之气,解开畏寒、头痛、无汗的症状,又能够通过苏叶配香附、陈皮来理气和中,解开胸脘痞闷、不思饮食的中焦瘀阻症状。

所以这孩子吃了两天药,就胃口开、怕冷消,胃口一好起来,整个人就活蹦乱跳,喜笑颜开。

小指月现在已经不单纯是在学用一个理法治一个病。爷爷跟小指月说,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常常几个病因相互纠缠在一起,诊断如同理乱麻,用药如同解死结。你如果只看到风寒束表,用发汗药治不了,只看到胸腹气滞,用行气药也治不了,因为这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你只有既看到外寒束表,又看到内伤食滞,通过外解风寒的苏叶,通过内行气机的香附、陈皮,再以甘草这国老去调和,让它们内外合作不打架,共同为身体服务。所以表邪解则寒热除,气机畅则痞闷消。这孩子便又恢复身心舒调,活蹦乱跳了。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陈笑夫经验紫苏叶茎治疗腹泻。紫苏叶除了常用于治疗感冒风寒,作为发散药之外,还偏重于用来治疗某些腹泻(如过敏性结肠炎),而收良效。这种腹泻,在急性发病后,往往余“毒”未清,常因饮食不节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遂致酿成慢性。

引起发病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中的虾、蟹、蛤类及某些鱼。急性发病时,肠鸣,腹痛,腹泻,呕吐,并有恶寒发热等。重用紫苏叶茎30克,配陈皮0克,加焦山楂0克,焦麦芽0克,焦六曲0克,炒苍术0克,姜厚朴0克,干姜5克。本方以紫苏叶茎为主药,配陈皮,每方必用。一两剂可获显效。但治疗必须彻底,方可免于导致慢性。到了慢性阶段,腹泻时发时止,一日数次,夹有黏液,肠鸣,腹痛绵绵,食欲减退。治疗用药,仍以紫苏叶茎30克为主药,配陈皮0克。并可因证选用温中、补阳、理气等药。获效后,仍要耐心服药,以固疗效。用青木香3克,玉桔梗9克,怀山药20克,莲子5克,炒白芍5克,干姜3克,甘草9克,紫苏叶茎30克,陈皮0克,服至症状全部消失。无论急、慢性腹泻,紫苏叶必须与茎同用,并须配陈皮。获效后,必须忌口,由哪一种食物引起发病的,就忌哪一种食物。

紫苏拾珍

,龚士澄经验

炒苏子润通下行之路、以平上盛之喘。临证每遇到哮喘病人,既见痰气郁逆上盛之势,又存在饮食积滞、里实便秘,因腑气不通,纵服降药,上盛之势终不能下降,我们的经验是“求北风,开南牖”,用上病下取法,用炒苏子、苦杏仁各0克,降气润肠,炒莱菔子9克,麸炒枳壳8克,行滞消积。服后2日内,大便畅通,痰喘即平。

炒苏子可代食用油。炒苏子,芳香油润,无毒性,可食用。甄权《药性本草》有苏子“研汁煮粥,常食令人肥白身香”的记载。在20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无大米、面粉,主粮仅有少量秫米粉或山芋干充饥,由于日常无油,大肠干燥,食后即便秘,肺亦失润,亦常病喘而不得平。当时中药可供食用的如蜂蜜、薏苡仁、山药、赤小豆等,早已当食品卖完,令病人用炒苏子碾细,每次30~40克,掺入秫米粉或山芋面内,打糊食之,果然可以润肠通便止喘,于是一一相传,药店苏子也销售一空。指月按:诸子皆降。苏子不单降气,还能降痰,而且有油脂能润,所以三子养亲汤用它治老年人痰、嗽、喘,使得痰饮这些浊阴从肠道下窍排泄而去,胸中自清,咳喘自平。

2.郑惠伯经验郑师曾用达原柴胡饮加紫苏、荜澄茄治愈多例小儿霉菌性腹泻。他用紫苏、荜澄茄治疗霉菌性腹泻,是受民间制作泡菜经验的启示而得到的灵感。四川人爱吃泡菜,泡菜水生花(即霉菌繁殖)时,置入鲜紫苏叶或荜澄茄,很快白色霉菌消失。生大蒜可防治霉菌,当腹泻久不愈时,大蒜生吃或烧半熟吃,均有止泻的作用。

指月按:农村在腌制咸菜或者泡菜时,为了防止咸菜、泡菜被霉菌腐坏,便会加进些高良姜、荜澄茄或者紫苏叶,这样不仅泡菜、咸菜不会过于寒凉,还能够增加口感,开胃下气。3.汪其浩经验三子养亲汤止崩漏

处方:紫苏子0克(炒黄),白芥子0克(炒黄),莱菔子2克(炒黄),共研细末,开水冲炖服,渣再冲炖服。

三子养亲汤属行气消导治痰之剂,是为老人痰多食少、咳嗽喘逆之证而设。汪老用于止崩漏,一二剂即可止血,然后再根据病因辨证施治。本方不但治妇人崩漏有效,且用于治疗痔疮出血效果也好。其止血的机制何在?有待进一步探索。指月按:按照吐衄必降气、下血必升举的思路,一般吐衄之病大都冲脉之气上逆,所以用三子养亲汤变痰饮之方为止血之剂,乃为一绝。因为血随气升降,气降则血止。但崩漏为何也用三子养亲汤?这要看崩漏的虚实,如果属于脉势上亢、血气妄行的,用三子养亲汤,降其脉势,其血自止。如果是虚证不固的,则须慎用之。

(喜欢文章的话别忘记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两个字或者分享朋友圈哦轻滋分享的方子或文章仅做交流,不要随便服用,后果自负。)(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定要在大夫指导下服用哦!勿把食疗当万能妙方,缓和病症,无捷径,而且个人病况有别,病人要治本就应先征求医生的意见,以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图/网络,来源《小郎中学医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cd/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