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芒種願你所種皆有所得
偶成宋代韓淲 重午是一節,芒種又一氣。 何因至怡悅,底事苦歔欷。 園林無俗情,琴書有真味。 貧者自爲貧,貴者自爲貴。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預示著仲夏時節正式開始。 “芒種”這個詞出自《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五月節,謂之芒之種穀可稼種矣。”“芒種”的意思是麥粒上長出了尖尖的芒刺,表示麥粒接近飽滿,有待成熟,預示豐收。“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芒種是農業生產最繁忙的時節。 芒種三候 一候,螳螂生 古人認為芒種時節螳螂感陰氣初生,於是破繭而出。螳螂是自然界的擬態專家,可以貌如花,形如竹,可以翠如夏草,枯如秋葉。 二候,?(jú)始鳴 “勞燕分飛”,燕指燕子,勞指伯勞鳥,伯勞鳥就是“?”。 三候,反舌無聲 在古人眼中,伯勞鳥和反舌鳥是善鳴之鳥中的兩類典型代表,伯勞鳥因陰氣微生而啼叫,反舌鳥因陰氣微生而收聲。時至仲夏,花香已逝,鳥語漸稀。 南朝梁代崔靈思《三禮義宗》三“仲夏之月”說:“五月芒種為節者,言時可以種有芒之谷,故以芒種為名,芒種節舉行祭餞花神之會。”芒種這一天,不止田裡在搶收搶種,還有一件很“浪漫”的習俗——祭花神。 根據古老的說法,芒種節過後,群芳搖落,花神退位,人世間便要隆重地為她餞行,以示感激。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非常生動地描寫了這個為花神餞行的場面,具有很濃郁的民俗意味。“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這日,都要擺設各種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 如何為花神餞行呢?現代人已經少有人知了,但號稱“百科全書”的《紅樓夢》,卻給我們提供了形象的資料:“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乾旄旌幢的,都用彩線係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係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繡帶飄飄,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此段話中的“幹旄旌幢”須解釋一下:幹,盾牌也;旌、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桿頂端綴有旄牛尾的旗,旌與旄相似但另有五彩折羽裝飾,幢之形似傘。從中可看出,大戶人家在芒種節為花神餞行的富麗場面。 和民間眾多酬神活動近似,仲夏開始,天氣炎熱潮濕,為了表示對花神的謝意,人們都會藉助相應的形式感恩花神多姿多彩的相伴。而據說祭花神其實是與農曆二月初二日迎花神相對應的,一迎一祭,也算是有始有終,周而復始,一年便又逝去。 六月芒種,多天氣炎熱,雨水增多,熱邪暑濕正盛,易耗損氣津,侵犯人體。此時人常常感到四肢疲乏、萎靡困倦,應當調整作息,以做適應。此時,宜晚睡早起,適當接收陽光照射以養陽氣,助推氣血運行。芒種過後,中午小睡以緩解疲勞,振奮精神。 正所謂苦夏食苦夏不苦,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熱解暑、泄熱養陰、入心經、脾胃經的作用,在過了芒種之後我們可以適當的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蓮子、芥藍、蕎麥、生菜等,對人體大有裨益的。 古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提出,粥是夏季最佳飲食,可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涼後食用可起到健脾胃、祛暑熱的功效。此外薏米赤小豆粥清熱健脾,利濕養肝,冬瓜荸薺粥補益胃腸,生津除煩,都是不錯的搭配。 飲食微涼微溫,不可過度追求厚味或補益。《呂氏春秋·盡數篇》早已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 唐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告誡人們:飲食“常宜輕淡甜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並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元代著名醫家朱丹溪亦說:“少食肉食,多食穀麥菜果,自然沖和之味”。如:粳米、紅米、紅豆、綠豆、蠶豆、小麥、大麥、粟米、苡米、扁豆以及當季菜蔬、水果和蓮子、百合之類,且飲食烹調和菜蔬炒製中不宜添加過多食鹽及辛辣、甜適調料,以防濕熱壅滯腸胃。 芒種時節用香推薦:香積五蘊南極福壽香、四季平安香,清神香,祛疫避瘟香,芬積香,蓮花藏香,天龍香,睡寶香粉。 天龍香依古方秘製而成,為唐代名香之一。本品完全按古方配伍,依傳統工藝製作,經窖藏而成,是傳統香中的秘傳珍品。 香品特點:香氣醇厚,古風四射,可以寬中益氣,增長妙慧。焚燃此香如恆聞妙法,有收攝根門,澄清萬慮、漸入三昧之功。 主要原料:降真香、丁香、檀香、蜘蛛香、白茅香、芸香、熏陸香、安息香、霍香、高良薑、花粉、柏香等。 (部分資料圖片來源於網絡) 香愿 为天地立心 为众生养性 慧通香堂 淘宝店:梅心阁 门店:泉州鲤城区新门街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cd/8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端午到,佩香囊香囊这样戴,可以养生哦
- 下一篇文章: 绿豆和它ldquo天生一对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