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万物至此皆长大”,全国气温也稳步“长大”,我们已经能明显感觉到热浪来袭的攻势,随之而来的,是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也开始加快了。

但这个看似利于气机宣畅疏泄,可以利用出汗把身体里的浊气排掉的大好时机,很多人却总会在这样的天气里,出现这些不适症状:

寒湿感冒,咳嗽;

胃痛,腹泻;

手脚怕冷,腰膝酸软,面色苍白;

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女性宫寒、痛经,男性不举;

颈椎病,关节炎,风湿病发作;

过敏性鼻炎、湿疹加重;

没食欲,胃口差;

舌头肥大,舌苔粘腻。

发现没,这些都是阳虚的表现!

很多人要问了,

为什么夏天气温那么高,阳光那么足,

我们的身体却阳虚了?!

中医认为,人体和天地运行的规律是同步的。夏天整个天地的阳气(能量)都到地表上来了,所以气温会那么高,而相应的,阴气则潜伏在地下,冬天则相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冬天的井水是温的,夏天井里的水却是冰凉的。

人体与天地相应,人一到夏天,气血都跑到体表,于是留给体内五脏六腑一片阴寒,如果再贪凉那真的是进一步扼杀体内的阳气,损伤脾阳。

阳气不足百病丛生。人身体里流动的气血津液都要靠阳气温煦推动,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所以,在离不开空调、生冷食物充斥生活的夏日,我们的头等大事已经不是防中暑,而是养阳防寒了!

一、不贪凉,不嗜食生冷

炎炎夏日,气血在外,脏腑气血虚,此时人的脾胃阳气,是一年中最弱的时候。如果一味贪凉,脾胃很容易受寒。不过分依赖空调,适当通风;不要因为天气一热就无节制喝冷饮、冰啤、吃冰淇淋,或因为胃口差、要减肥就吃多冷菜、水果等。这都会让寒气长驱直入,而身体为了御寒,便要给你“盖被子”了,脂肪组织源源不断过来支援,一层又一层......

二、冬吃萝卜夏吃姜

春夏养阳,用偏温的食物,固护住身体内偏虚的阳气,让身体阴阳平衡。因此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到了夏天,最适合吃点姜来温暖一下脾胃,帮助发汗散掉寒气和湿气。脾胃暖了,土培金,不仅脾胃没了寒气,肺也跟着去了寒气,夏天的空调屋子里受寒感冒也没有了。

但阳气不足常常伴着气血不足,光有姜,只有行气没有温补是不够的,所以还需要能健脾胃、滋阴养血的食物相互搭配,正如用乌鸡、乌鱼、高良姜三种食物营养搭配的双乌肽鸡元汤。

乌鸡: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等作用。

乌鱼:补心养阴,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效。

高良姜:温中散寒,和胃止呕。

萃取出这三种“药食同源”食材中的全营养,不仅升级其食养作用,且让这碗“原汤”的营养浓度更高、分子更小,更易于脾胃的吸收及运化。质精量少,对于夏天出现的“食欲差“更是友好,三两口即喝完,营养快充无负担。

三、注意防寒保暖

夏天还要保暖,怕不是脑子瓦特了?其实不然,露脐装、露背装、超短裙才是让体内寒上加寒的装扮。而且很多人都是在大夏天出汗后还没等擦干就匆忙钻进空调间里,这时湿寒也就趁着毛孔张开时一股脑钻进体内了。

所以,切记在空调房里避风保暖,要有个围巾或是披肩。有颈椎、腰椎风湿,关节炎的旧患们,尤其护好颈肩和腰膝。

四、适当运动,多晒背多泡脚

夏天比任何时候都适合出汗,一定要运动起来,「动则生阳」,这时候生出来的阳气利用率最高。不必大汗淋漓,微微出汗便好。

后背的两条大经络——督脉和膀胱经,分别是总管一身阳气及最大排毒通道的经络,多晒背,借助天地之间充足的阳气,给身体的主干线注入能量。晚上睡前热水泡脚,防寒从脚入,且有助睡眠。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ls/10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