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圣药香附对药的应用经验
明医公开课第期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妇科圣药“香附对药”的应用经验 香附,药取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其味多辛能散、微若能降、微甘能和。其性宣畅,性平不寒,芳香走窜,为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气分主药,兼通十二经气分,为舒肝解郁、调经止痛之良药。李时珍称它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陈金亮教授为河北医院副院长兼肌萎缩专科主任,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多年应用香附治疗胃肠、肝胆、男科、妇科、情志病等疾病,收效颇著,尤其善用香附对药治疗胸腹病。 笔者作为学术继承人,长期侍诊,现总结老师经验如下。 01香附、白术 香附理气化滞,白术补益脾胃,燥湿和中。二者配伍,使补而不滞,用于治疗脾虚气滞之脾虚食少,不思饮食,腹胀泄泻等症。如《明医杂著》香砂六君子汤。 02 香附、白芍 香附疏肝理气止痛;白芍柔肝养阴、缓急止痛。二者伍用,有疏肝、养阴、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血虚之胸胁隐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者。如白芍香附汤、《审视瑶函》四物补肝散。 03 香附、柴胡、郁金 三味药入肝经,均有疏肝理气之功,伍用则疏肝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情志不舒、胸胁及胃腹胀痛等症。如柴胡疏肝散。 04 香附、川芎 香附行气开郁,为“气中之血药”;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为“血中之气药”。二者伍用,开气血之郁滞。统治六郁之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如越鞠丸。还用于气滞血瘀之心胸、胁、腹痛,如香附汤。 05 香附、当归、艾叶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三药共用,共奏补血、散寒、理气、调经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血虚肝郁、寒滞肝脉之胁肋胀痛、经水不调、经闭痛经;或宫寒不孕、小腹时痛、腰酸带下等症。如《审视瑶函》顺经汤。 06 香附、高良姜 香附理气活血、调经止痛;高良姜温中散寒、降逆止痛。高良姜得香附,则散寒祛郁;香附得高良姜,则行气散寒。 共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肝胃、气滞不行之胃脘疼痛、喜温喜按者。如良附丸。 07 香附、木香 香附疏肝理气,木香行气止痛,兼能醒脾温中。二者相须为用,使疏肝调中、理气止痛之功效增强。 《医方集解》言:“木香、香附,行气之药,能通三焦,解六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乘脾引起的疼痛,尤其宜于胃肠气滞、胃脘疼痛、肠鸣腹痛等症。 08 香附、苏梗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苏梗理气安胎、宽中除胀、和胃止呕。二药伍用,其解郁止痛、消胀除满之功效更著。 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腹胀满、娠妊呕吐、腹胀等,如《局方》香苏散、安胎方药《中藏经》铁罩散。 09 香附、砂仁 砂仁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与香附相配治一切气疾之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如局方快气汤。 10 香附、乌药、小茴香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行血分,功擅理气开郁;乌药顺气降逆、散寒止痛,专走气分,长于顺气散寒;小茴香性温理气和胃、散寒止痛。 三药配合,有理气解郁、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下焦、寒侵肝脉、寒疝腹痛,或气血不和之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泻下、里急后重等症。如加减天台乌药散、小乌沉汤。 11 香附、延胡索 香附走气分,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延胡索走血分,活血祛淤、行气止痛。二者伍用,共奏肝解郁化淤、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血淤之胸胁胀闷不舒、乳房胀痛、疝气疼痛以及痛经等。 12 香附、贝母 贝母清热化痰散结,二者配伍,具有解郁散结、清热化痰之功。治疗痰火郁结之瘰疬、肝胃气滞、乳房结块、胸胁胀痛、乳痈、肺痈等症。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网年3月31日。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ls/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揭秘为何蜂产品的长寿美容作用如此神奇
- 下一篇文章: 教你煲70款妈子老火靓汤绝对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