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蜮病肝胆湿热医案思辨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字数统计 阅读时间 全文大约 个字 读完约需 2分钟 狐蜮医案 作者/小雨滴 注:亦作狐惑,蜮是一种狐狸,生于南方。 导语:本期主要介绍了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一例肝胆湿热型狐惑病患的有效病案,并简要分析了辨证用方的思路。周某,女,50岁,五年前出现反复性口腔及外阴溃疡,双上肢色素脱失,变为白色,面部乍赤,乍黑,乍白,就诊于XXX医院,确诊为白塞综合症,使用大量激素治疗,初始病情好转,停药后反复发作,于年9月10日到长春中医药大学XXX医院就诊,现症:口舌及外阴糜烂,双手呈白色,眼睑白,胃脘部疼痛,心烦,口苦,睡眠不佳,大便干,小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狐蜮病(肝胆湿热证)《金匮要略》经典拓展:狐蜮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蜮,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白塞氏综合症 甘草泻心汤加减 甘草泻心汤加减 甘草20g 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5g 高良姜10g 厚朴10g 白芍15g 柴胡15g 醋香附10g 炒鸡内金20g 枳壳15g 龙胆草10g 三七5g 海螵蛸20g 上方7剂,水煎取汁ml,每次ml,2次/日,口服。 方解甘草甘平,药性和缓,与黄芩、黄连、高良姜、半夏同用,协调寒热,平调升降; 半夏入脾胃经,燥化中焦痰湿,以助脾胃运化; 黄芩、黄连苦寒,善清肺胃,肝胆湿热,与半夏合治湿热中阻,痞满呕吐,高良姜性热,温散寒邪,和胃止呕; 厚朴苦辛温,燥湿化痰,下气宽中; 白芍酸甘敛阴,配伍柴胡、醋香附、枳壳,增其疏肝理气,柔肝止痛之功; 配伍鸡内金健脾和胃,海螵蛸味咸而涩,能制酸止痛,为治疗胃痛吞酸之佳品,少佐三七增其止胃痛之功。 龙胆草苦寒,尤善清下焦湿热,改善患者下焦糜烂等症状。 按语狐惑病虽本于湿热,但病有新久不同,人有体质差异,故临床应根据不同情况,随证施治。 病有湿热内蕴者,用甘草泻心汤化裁治疗;前阴溃疡明显,加地肤子,肛门蚀烂加炒槐角,眼部损害加密蒙花,草决明,口腔溃疡可外用冰硼散;肝经湿热,症见口苦,馊赤,心中懊恼,失眠者,加龙胆草,木通、黄柏、车前子、赤小豆等。若脾气虚衰,形瘦发热,神疲倦怠,可合用补中益气汤以甘温除热,升清降浊,达到清解湿热的目的。 在本方中,患者自述胃痛明显,加入海螵蛸,少佐三七,增其和胃止痛之功。此为本方特色所在,应寻其根本,不可妄下止痛药掩盖病情。 版权声明 作者/小雨滴,排版/Small铭,校对/青橘医话学术部,图片/网络素材。 本文为青橘医话原创稿件,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授权。 投稿邮箱wangyu iqingju.cn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zz/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脾虚的自我诊断脾虚了怎么办
- 下一篇文章: 四知堂制药潍坊弓弦应力矫正术正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