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是祛湿最佳时间冬病夏治正当时
医院订阅哦!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历经40天,可是妥妥的“加长版”! 我们来看看今年的三伏时间: 7月11日:初伏。7月21日:中伏。8月10日:末伏。8月20日:出伏。传统医学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是中医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中的一种,最为难缠。湿气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与别的病邪一起“作案”:遇寒成寒湿,让人冷得透心彻骨;遇热为湿热,闷得透不过气、出不了汗;遇风化为风湿,成为难以摆脱的慢性病…… 入伏的这40天,日照极强,温度也高,外界阳气充足,内外通应,是滋补内在阳气的好机会。此时温补脾胃,祛除身体内部的湿寒之气,就可以减缓和治疗许多冬天多发的疾病。比如一些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胃痛、溃疡病、寒性腹泄;遇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寒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冬病夏治。治疗方法可以是吃药、食疗、艾灸或者贴三伏贴。 当然吃药最有效,但如果病不严重,首选食疗。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温补食疗方,供各位参考。当归羊肉汤 配方:生姜10克,当归6克,羊肉克,黄酒12克,香葱6克,盐若干。做法:羊肉洗净切片,加其余食材及水0ml,用武火煮沸后调成文火,炖50分钟至肉烂。每日2次,喝汤吃肉,7天为一个疗程。作用为补气温阳,祛寒通脉。红参莲子茶 配方:红参4克,红茶3克,莲子30克,冰糖适量。做法:先将红参、莲子用适量清水浸泡,红参切薄片,加入冰糖,用文火炖一个小时,当茶喝,可嚼食红参、莲子。7天为一个疗程。作用为补血益气,温补心阳。干姜良姜粥 配方:干姜5克,高良姜5克,大米克,红糖15克。做法:干姜、高良姜切片,加水ml,与大米同煮,粥熟后去除姜片,加红糖。每日吃2次,7天为一个疗程。作用为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椒面羹 配方:川花椒10克,白面克,盐、豆豉适量。制法:将川花椒炒黄,研成细末,加入白面和匀,拉成面条、面片,放入沸水中煮熟,加油、盐、豆豉适量即可。每日1~2次,7天为一个疗程。作用为温中散寒,除湿止痛。姜糖苏陈饮 配方:生姜5片,紫苏叶6克,陈皮9克,红糖适量。制法:生姜切丝,与苏叶、陈皮和红糖一起煮,武火煮开,文火再煮10分钟。闷泡一会儿,当茶喝。作用为温肺散寒,宣肺化痰。当归牛尾汤 配方:当归30克,牛尾1条,生姜50克,葱白5根,胡椒粉。做法:当归用布包好,备用。牛尾洗净切段,入锅加水加生姜和葱白,武火煮沸,加入当归,改用文火煮至牛尾烂熟后,加入盐、胡椒粉调味。喝汤吃牛尾。适用于寒性腰腿疼痛。这一年中最炎热的40天,好好利用起来吧。领耘资本 精品投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cd/8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良姜产量继续下降行情再刷历史新高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