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北纬23°25′,坐落在中国大陆东南的一个潮汕小村。就像每一个村里的故事一样,都会有条小溪,我小时候的主要交通是水路,人们搭渡到县城赶集、工作或者看电影。水,带给村子新奇的事物和故事的开头!

我们要说的是,渡口那间“村头铺仔”的故事!

万物之源

说到渡口,你可曾想船对于潮汕人的意义。这里过半的人信仰“海神妈祖”,当然海比任何江河湖泊还要壮阔,潮汕人对水的崇拜来自于每一颗想家的心。今天我们来说每一个游子心中的家乡味道“五味姜”!

巧的是这个传奇的美味,它最悠久的品牌就叫“轮船牌”,LOGO形象是一艘远渡南洋的商船,也就是当地人口中“过番”。在现代,这群远渡的人们被称为华侨,在过去,大部分人漂洋过海仅仅是为了生计。

据说,当时坐帆船到东南亚要一个多月,坐轮船也得十天半月,人们在船舱里渡过漫长而闭塞的时光。就算没有病痛,也会稍有晕船、消化不良的症状,此时一种解决晕船、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减轻烦闷而又方便保存的食物——五味姜应运而生!

番批——华侨过番谋生将血汗钱汇寄至国内的汇款家书

自然馈赠

所谓的“五味姜”原料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姜,而是潮汕特有的南姜(源于东南亚,又称暹罗姜)。

如果你想不起来这个东西,你应该吃过牛肉粿条上的“南姜灰(碎)”、也记得“橄榄糁”的味道。

事实上,我们居家旅行必备的二天油、驱风油、万金油都是取自南姜的“芦苇姜素”!从《本草纲目》到《中国药典》南姜都是珍贵中药材,其味辛、热,有温胃散寒、消食止呕之效。

(南姜——形似树根,姜芽呈微红色)

“五味姜”以青梅、南姜、白糖配以甘草、五香末研磨成湿粉,用模具印成火柴盒状的薄片蒸熟,经典版为纸包装并用红草绳捆住,成打卖。是海内外华侨华人的记忆滋味,五味姜的五味,酸、甘、香、甜、辣使人们久久不能忘怀。

寻寻觅觅

就是这种夹杂五味的方块,使我魂牵梦萦数十年。她有着乡土一样的肤色,夹着漂泊一生的五味杂陈,浓缩成一方成就。薄薄的红纸包裹着千言万语,红色草绳最后捆成一句——珍重!就像搭上轮船的人们,无论多少年都不曾忘却,离开时的味道。

啊,那就是我的故乡!藏在我小小的童年里,它在颠簸的山路前行,在摇摇晃晃的货车后厢阿公塞了一方五味姜给我,我总会掰断右上三分之一的那个角,含在嘴里,一阵是甘甜、一阵是辛辣。我们的目的地是桑莆山,准备给祖先“挂纸”(扫墓)。

年幼我穿着哥哥们一个一个传下来的旧校服,在这样一个明媚又微辛的早晨,心情快乐无比!

后记:听说庵埠凉果厂还在,轮船牌更多时候叫做“金德福”,五味姜变成颗粒包装(类似“老鼠屎”)。经典红纸片状包装的五味姜早已停产,父亲说,那块偶尔能吃到沙子的五味姜才是回忆里的那块。

长大后,简单溜走了、故人溜走了、五味姜溜走了,而我还坐在村头铺仔守候,我知道你总有一天会回来!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gx/1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