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散文欣赏药草飘香之一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中医药,受益于中医药,本平台特推出中药系列散文,供大家欣赏。 [中药散文欣赏]:药草飘香之(一) 丁香 本草书上说,丁香性温,味辛,入脾胃经和肾经。性是药物的特性。中医把药物大体分为寒、热、温、凉四性(也叫四气),药物温性说明其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味是药物的气味,中药有辛、酸、甘、苦、咸(淡)五味。药物的味不同,作用便不一样。辛味药的特点是能散能行,像一个爱热闹的酒麻木,到处跑。所到之处,乒乒乓乓。药物还讲归经。所谓归经,就是药物作用归属于何脏何腑,譬如保密局归属国安部一样。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归属感,没有归属就是飘的,中药也是一样。每味药物正因为有不同的性味和归经,作用才不同。将四气、五味、五脏六腑的归经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变化出来的花样只能请懂高数的人计算。所以,每种药物都是独特的。千种药物有千种不同的作用。按照丁香的性味、归经,简言之,它具有暖胃、降逆、温肾的作用。高明的医生,根据药物的特性,就能够推断药物的作用。 自达尔文以后,植物以科属分类。植物同名异属现象常见。科属就像户籍。同是张三,京都的户籍与鄂省的户籍蕴含的价值完全不一样。高考录取分数线就是明证。丁香也有两种,一种是木犀科丁香属的,在春天开着各种颜色的花,白的紫的,簇拥在一起,妖娆极了。人们常把它当看品来歌颂。还有一种就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最初是舶来品,从坦桑尼亚、印尼、马来西亚引进来的,做香料和中药用。当然引进的历史已经有好长,比唐宗宋祖还长。作为药用丁香,还分公、母,这公、母不是雌雄两性,而是以开花、未开花论。只是花蕾、没有开花结果的叫公丁香,像颗钉子,钉屁股是个杵头棒,所以丁香最早就叫“丁子香”,后来为了省墨,把“子”去了。开了花结了果的是母丁香,与山茱萸接近,还像大的枣核。公丁香粒子小气味浓,它的情态如未婚配的男人,初见女人羞涩。母丁香像新产的女人,腹部和腰一样大。它们只是形态上的区别,论起药物的效果,隔上不隔下。但中医自古就似乎洁癖,用药非要分出公、母,并且信誓旦旦地说公丁香药效来的快些,母丁香药力更持久,言外之意起效慢一点。 丁香入药,暖胃与木香、陈皮、砂仁、藿香、高良姜配伍,治见冷受凉的胃痛、肚子痛。降逆与柿蒂、旋复花、陈皮、竹茹、生姜、半夏同用,著名的丁香柿蒂汤就是专门治胃寒打嗝。丁香温肾,配熟地、枣皮、肉桂、附子,大体来讲温肾助阳是它药的辅助作用。丁香可以作卤料,从前做学徒时,先生教我开卤药就用丁香,配肉桂、花椒、茴香、高良姜,先生说这样的卤料味道特别浓烈。丁香的浓烈之气还有一个作用,除口臭。中国古代诗人中,人品不好的可以排一长绺,人品差又加上有口臭的,倒不是很多。宋之问就是这不很多之一。相传在武周朝时,宋之问一心想傍上武则天,心想凭自己堂堂仪表和满腹诗文得到武后亲睐应该不在话下,可偏不受武后待见。宋之问想不通,就写诗自荐,武皇帝读后对身旁近臣说,宋之问什么都好,人长得靓,诗写得有深度(他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就是名句),情商也好,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宋听到后羞愧不已,太伤自尊了,自此,有事无事把丁香当口香糖,嚼个不停,像湖南人喜欢嚼槟榔一样。宋之问含丁香除口臭的方法至今还有人用。研究发现,丁香含的挥发油有抗炎作用。估计它能够杀口腔中的厌氧菌。丁香油还被牙医用来治疗牙痛,至今依然用。 丁香在民间有个挺有意思的对联故事:话说从前京都某显贵,颇有文名,自恃不凡,又常虐待家里烧火做饭的大师傅。一秀才为大师傅抱不平,出主意如何如何。一日显贵宴请京都大官,一行人正高谈阔论,谈笑风生时,大师傅突然献出一壶冷酒。显贵大怒,责问为何拿冷酒上来?大师傅双膝跪地,曰:水冷酒,一点、两点、三点。请主人说出下联。这大师傅也真是冇打算干了,手捧酒壶长跪不起。显贵苦思半天硬是对不出来,一场盛宴弄得在众宾客面前大丢颜面,不久竟抑郁死去。可能是死不瞑目,到了来年春天,显贵的坟头长出一株丁香花,其同僚见了大悟说,他终于把下联对出来了: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古人做事执着,对对联对死人也不是不可能。想来这秀才也不是好人。一副对联竟要了人的命。 在中国古体诗歌中,以丁香入题的诗句俯拾皆是,并且还把丁香的花蕾叫做“丁香结”。从唐代开始,丁香结几乎成了固定的意象,它是忧郁、高洁、孤独的象征,比喻愁绪郁结难解。李义山《代增》,写思妇之离愁,用“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把妇人凭窗远眺,满目哀怜的情绪写得极为传神。南唐中主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更是写丁香的名句。青鸟原来是王母娘娘的信使,后来专门为有情人传信。青鸟不再给远方人传音讯了,雨中的丁香花啊,就是我凝结起来的忧愁。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如果又不通邮路,要想得到想见的人的音讯,真只能望天长叹。戴望舒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在悠长的雨巷中,特别孤独,特别迷茫。他的丁香愁怨显然是从李璟的诗句中受到了启发,成为永恒的经典。明朝陈继儒《小窗幽记》有集句: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一个“不消”,一个“空结”,真是“哀怨”的绝对!(“豆蔻”句有人考证出自刘禹锡。) 丁香气味香浓,芳辛可人。它的性情,如果找《红楼梦》的一个丫头比拟,像晴雯,性子烈。所以,用在中药上,它不是最常用的药,对于非脾胃虚寒、肾阳不足的最好不要用。它伤津,它助热,热病阴虚津少的避着点。薛宝钗或许适宜,林黛玉一定不适宜。丁香与郁金天生互不待见,尽管它们都是行气的好药,但性情不合,像两个原本安分的好人,见面就掐架,闹豁子,继而会生出幺蛾子。 采写:汪芳记 编辑:程姣李桦 编审:万利胜 投稿邮箱: qq.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倾听白癜风患者心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tx/2118.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学中药
- 下一篇文章: 清平市场,那属于广州的本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