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鱼友的转水暂养的心得
在荔虹处偶遇可版,谈到转水用臭氧的一些心得,本来想当晚拾掇一下放到网上,但沉下来仔细想想,意识到这仅是转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未尽全功的描述只会引起误解,因此还是啰嗦一下,整体铺述一番吧。 我不跟是否转水的帖,因为隔离与否已不是选择。我在刚开始养鱼的前半年里从7个地方进鱼,当时尽管已经有了朦胧的隔离意识,但总希望旧鱼早下池新鱼快点来,于是每每草草了事,直至5月间那场严重的交叉感染。菜鸟下药必有后话,那次用药过量,当时从池里捞出第一条郭斌丹顶时大脑空白了许久,后来因习惯而淡定了,每天上班前拿着抄网绕池一圈捞捞死鱼,权当健身运动,最后46条死剩17条。这个记忆足够让我形成永久性条件反射了。从此之后每一次进鱼,都必须经过我严格的转水隔离。 认真的转水差不多超过2年了,我累计转了31批共七十多条当岁和2岁鱼,还有过1次利用隔离设备冬天加温养小鱼的经历。中间只在去年4月有过一次大当岁撞缸受伤加喂食过早引起疑似肠炎的死亡事件。历经了数次改良后,觉得有了一些经验和胆量,现在已经可以几批鱼陆续进暂养池混养。 我在这里抛砖引玉,试着总结一下第1年的失败,第2~3年的改进供大家参考,一家之言如有偏颇敬请谅解。BR 转水心得开篇最经典的一句老话还是“养鱼先养水”。这不仅是对主池的要求,若要转水成功,那更是对暂养池的要求。我将从空间大小、过滤选择、水温控制、氧气支持、水质监控这几方面论述养水的历程。 硬件一、暂养空间要大一点 我刚开始养锦鲤的时候是在3年前的12月份,那时候花园里25吨池刚泡完水,马上急匆匆的从两家上海鱼场拿了48条当岁下池。结果在1~2月陆续有20条出现了昏睡病。于是东拼西凑的弄了80cm和cm的2个小鱼缸开始放在室内加温治疗。鱼在当时倒全部救了回来,但出现了数次小缸鱼受惊撞伤的问题。随后买了一个直径cm、高80cm水量升的帆布池,把认为治好的鱼放进新池,腾出的小鱼缸放入新生病的鱼。使用了帆布池后鱼极少跳跃,偶尔有小撞也影响不大。第二年陆续进了一点小当岁,那时候还不敢2个批次并入暂养,于是用缸来暂养,帆布池作为加温池过冬。当时我买的鱼已经越来越大了,cm的缸还掉了,自己80cm的缸只能蓄水升,放入2~3条立马就不能喂食,否则氨和亚硝酸盐很快超标。另外,缸内到处是过滤器材管路,20cm以上的鱼受惊碰伤的比例差不多有70%。我在4月直接从日本进的2条松江红白已经有35了,其中一条撞伤了下唇但还吃食,我看它很瘦,鉴于仍在高温转水,就补了点食,结果状态恶化疑似肠炎,打了3针没救回来。事后分析撞伤和水土不服是主因,喂食过早和小缸容易水质恶化是次因。于是我摒弃了小缸,第三年直接用帆布池做暂养,另造了一间阳光房,内置4吨的室内池加温过冬。在使用了帆布池暂养后,空间变大,水质控制明显改善,鱼撞伤还会出现,但比例下降到不足10%。另外,再大一点的鱼也能放入转水及治疗,我放过60左右的2条或50左右的6条,没有任何问题。 硬件二、暂养不能忽略过滤 中锦网上一直有人反对养锦鲤使用外置过滤桶,理由是鲤鱼代谢大,外置滤桶物理过滤效果差,清洗麻烦,桶内缺氧会降低生化效率。但是,过滤桶由于其费用低,拆装移动方便,使用简单,仍旧是初学者的最爱。我第一年发现一缸配一个0L/H的外置滤桶在使用了1个月后水就容易混,并且亚硝酸反弹到惊人的2~3ppm,必须2周清洗一次滤桶,鱼缸每周换水50%,换水对鱼影响很大(不要和我说每天换水,我不想伺候鱼被鱼玩)。在清洗外置滤桶时发现,大量的鱼屎堆积在本来就放不下多少的细菌屋上,妨碍了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工作,引起了过滤效率下降。怎么办呢?我就在一个缸里放2个外置滤桶,一个在缸内吸水口放了块前置海绵阻止鱼屎流入当作生化仓,另一个吸水口放到缸底部专吸鱼屎当作物理仓。帆布池按照鱼的多少配2~4个外置过滤。我为2个缸1个帆布池陆续添置了5个外置过滤桶,浑浑噩噩过了第一年。 第二年我不干了,洗外滤实在太累,而且每洗一次都会严重损伤生化菌。后来了解到有前置过滤桶这种东西,就是在外置滤桶前接一个前置物理过滤桶,里面放生化棉阻止鱼屎和绿藻侵入后面的外置滤桶,好让后段起生化作用。这一年我很少使用鱼缸了,还在12月买了好多小当岁,于是我就在帆布池上接了4个外置滤桶,一个吸水口放在底部做纯物理吸附;2个放在中部水位,外接前置过滤桶后再接外置滤桶当生化仓;第4个吸水口加海绵前置,接UV灯,再接外置滤桶。前置每周一换生化棉,生化用的外置桶改为2个月洗一次还非常干净。当年帆布池的水质有了很大提高,里面没再死鱼。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最主要的是过滤流量会不断的衰减。我是按照5L/H:L的比例配制流量的,12月的时候过滤系统里很干净,尽管被那些前置桶和UV灯消耗了功率,流量还是达到了L/H。但开春后光照上去了引起了绿藻爆发,几个生化过滤出现了严重堵塞,总流量下降到了L/H。我一度认为是生化棉被绿藻堵住了,于是每3天一换,但效果不大,随后拆了前置滤桶,发现没了前置流量照样没明显改善,再换了滤桶马达,无效。直到有一次发现链接各滤桶的塑料管路里全是绿藻和菌膜,清理后才一下子畅通了。这种畅通冬天阳光不足可以维持3个月,但是从3月到5月,只能维持2~4个星期。清洗的工作量还是较高。另外,过滤棉的更换费用也是超乎想象的,过滤桶出现过几次小漏水等问题也是很头痛的。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就算上了4个滤桶,生化物品也只能堆放30来升,根本不能满足需求,加上每周换水25%,添加了一个化学催化设备中和氨气与亚硝酸盐(这个设备在下面深入阐述)后,我每天最高只敢喂10~30克,勉强保持了亚硝酸盐在0.3~0.8PPM的状态。 第三年我彻底放弃了外置滤桶,打算在滴流和溢流过滤中选择一个。首先参观了大P鱼友的滴滤设备,其优点在于春夏秋生化效果好,但缺点也不少,如滴滤要弄一个外挂把滤箱钉在墙上有碍观瞻,泵直接放在池内抽水会打散鱼屎,滴滤还是要放一块生化棉筛除鱼屎定期更换且物理效率低,不利冬季保温,冬季生化效果差,声响扰民等等。后来学习了十乐旭日升的2吨PP暂养池的溢流过滤,感觉很对我的胃口,于是略作小改委托他打造了一个外径cm*45cm*80cm内部多升的溢流过滤箱,从此转水暂养大定矣。其结构特点且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它采用3.5T/H的溢流泵,实际流量大于2.8吨;采用PVC管跨桥式虹吸结构,用时把溢流箱贴在帆布池边,不用时可以拆掉管路,收起帆布池,把溢流箱推到墙边不占多少地方;溢流箱完全按照标准过滤设计,有沉淀、物理、生化、清水四仓,在溢流箱背面侧部下端开了4个25mm孔,接驳PVC25管和阀门,替代拔管仓;沉淀仓和物理仓使用高密度毛刷过滤鱼屎;生化仓可以用毛刷,也可以用部分细菌屋,清水仓放潜水泵、UV灯、加热棒、化学催化设备。使用时每周清理沉淀仓和物理仓一次(生化仓与清水仓2个月后几乎没有垃圾,不必定时清理),整池换水20%~25%。目前每天可以轻松喂食50克,亚硝酸稳定在0.3PPM以下,穿着西装也能轻松维护。 硬件三、氧气供给要足够、水温控制要稳定 第一年我从养龙鱼的朋友那里借了个4w的氧气泵和一支w的国产加温棒就开始处理病鱼了。那时候都是一些20多cm的自家产,80cm的小缸放3~4条,cm的大缸放6条,最后病鱼持续不断的出来,放不下了,买了个帆布池。气泵添加的都是进口的伊罕品牌,因为声音轻,但还是4w和6w的,一缸一个,帆布池2个。新增的加温棒不敢乱买,因为有2个鱼友用了便宜的国产加温棒,一个炸死了3条,一个电死了一缸。于是加温棒也是伊罕的了。小缸用伊罕w没有问题,但帆布池放在密封阳台内,大冬天用了2根瓦的加热棒也只能将水稳定在20度。还有,那时候换水都是靠烧开的热水勾兑自来水,插支水温表配温,配好了倒入池内。一桶一桶的烧,一桶一桶的兑,一桶一桶的换,小缸三五桶,帆布池20桶,一楼提到二楼,真的是累死人啊!但一季下来人都练瘦了鱼还没养好,后来才知道氧气不足、换水时水温剧烈变化,再加上水温18~23度最容易生菌发病,都是导致20条看上去治好的鱼最后在3~4月死掉10条的重要原因。 第二年看了网上很多资料,知道将氧气泵换成海利了,想办法从二楼接一根水管从淋浴房放热水,并用指针式水温表校对温度了,用4根加热棒把帆布池温度提到25度恒温了,转水过程中还升温1周到28度了,于是鱼的体质明显增强了,变得活跃多了。 第三年更近了一步,把热水直接引到了新造阳光房的水槽内,接一根快速接头的橡皮管就能传到帆布池,另从荔虹处买到了电子温度计加钛棒的加热器,直接将换水与恒温的控制精确到了正负0.5度。(由于换水时间小于半小时,鱼适应升温的能力高于降温,因此网上有高手建议换水时控制到0~+1度内效果较好)。效果就不谈了,没再出过问题。 硬件四、水质控制最重要 水体越小,越需要人为的定期干预方能有效提升水质。我在这里不讨论人为的干预艺术,因为我还没有那个水平,但是我在3年多的养鱼经历里总结了高手们的多种硬件设备,用于测试与控制氨气、亚硝酸盐、硝酸盐、绿藻等物质的稳定,我吸收了一些皮毛,作为一个一周清理一次暂养池的懒人,好歹混出了水清不死鱼的土办法。 相信每次搭建暂养池的前一个月是所有人,包括老法师的梦魇,新水体闯缸过程无法避免。另外,这个新水体还要经历加温加盐加药的轮番轰炸,不怎么能喂鱼,水体没有养分何时能把水养好?这时候就是家里的老鱼也未必扛得住,更何谈新鱼转水成功。靠底板趟过去?还不如高锰酸钾过过水直接下主池呢,活下来的概率还高一点。呵呵。说说我这边吧,第一年就免谈了,啥都不懂。但就是不懂,我毕竟还是使用了各种化学滴剂测试水里的氨气、亚硝酸盐、硝酸盐。我发现,就算水很清也不代表水是好水。缸养的人经常会发现氨气指标在闯缸的第三周就能改善,但亚硝酸盐很难变好,甚至会在一个月后反弹到极高的水准,如果不及时落实措施,鱼会莫名其妙的生病和死亡。另外,如果不换水还会引起水质酸化,同样导致鱼类生病。因此定期测量水质,尤其是在闯缸阶段定期测量,这是我第一年的最重要的心得。第二年用了2个办法改良,第一,“搬家”。从室外大池里拎90桶水爬到2楼倒在帆布池里,另外将一袋细菌屋提前1个月放在主池里培养硝化菌,之后移到外置滤桶里。在帆布池里添加点菌种后,弄2条老鱼闯缸,中间可以喂食,由于等于将室外池的水和细菌搬了个新家,1周内水就能搞定。第二、“引外援”,这是我极力推荐的一个化学催化设备:Hydra艾洁净水器。它使用非常低的电流产生“OH”活性离子,并很快将生物负荷分解成氮气与水,同时通过氧化生成少量有机和无机离子。能够稳定水质,有效除去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等物质,能使鱼缸里的生态圈马上形成与成熟。这个东西网上有卖。当时我的帆布池里亚硝酸盐持续在1~2ppm高位徘徊,这可是死鱼的界限,我试了很多办法,加菌啊,加酒精啊,加糖啊,由于生化过滤太小,这些玩样都没起色。唯有大量换水,少喂食。但用了这个净水器后,1周内亚硝酸盐就降为0.3ppm了,喂食量从每天10克改为20克甚至30克后,就算下药后及换水之前也不过升到0.8ppm。(氨的标准这里就不说了,没用这个设备前就基本为0了)。我使用净水器很早,当时市面上只有最大30型的,它的推荐值是管控升水,我用了2个放在帆布池辅助生化过滤。刚才查查淘宝网,现在有更大型号的了,推荐大家使用大一点的,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第三年,帆布暂养池移到新建的1楼阳光房里了,这次用泵直接从主池抽水到帆布池了。更新的溢流过滤已经完全能够胜任物理和生化的双重考验了。但我还在继续使用Hydra净水器,不过只用一个,这个东西毕竟是闯缸利器,辅助效用还是很大的。 在闯缸完成之后,要做的就是维持水质。定期加菌是必须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使用面排和长流水。我这边条件不足,因此只能每天下班时撇掉水皮上的杂质。其实水好的话,且鱼不受惊没有应激生病产生的蛋白质粘膜,水面上是不会有多少油腻的。短时间内提升菌量的方法是加葡萄糖或红糖,按照网友老鹰的说法,1吨水每天加1克可以补充菌种繁殖稀缺的C基,我试过了,有效。但是糖不能多加,若加到10克20克,菌类立即大量繁殖,水“嗖”的一下马上就会发混。也不能一会儿加一会儿不加,因为多出来的这些菌靠的就是你补充的糖,一旦没了糖,很快就会死亡,水质还是会倒回去。加糖我一般在闯缸或杀菌后使用,不超过5天,主要意图在于快速恢复菌的数量到过滤能够匹配的程度。另外,绿藻这个东西也要适当控制,闯缸成功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池壁生藻,但过多的话容易引起短时间内PH值的急剧变化。杀藻最好别用药剂,UV灯效果很不错。鱼友鱼游世界建议1吨水配1W,1吨的暂养池买不到那么小的灯,4~6W的我觉得就足够了。太大的灯杀藻效果尽管很棒,但是它杀藻又杀菌,会剧烈影响水质的变化,这点请 终于说到主题了。就是转水的时候要注意点什么。之前的篇幅尽管超长,但我真的认为水好是转水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水好了,接下来的事就很容易了。 关于转水流程及重点介绍,中锦大拿们早就一篇篇论文贴在榜上了。我这边仅补充点边角。 首先是过水下药用臭氧。我不推荐高锰酸钾。量小了没有任何用处,量大了会烧腮。3年前我第一次过水时鱼场老板给了我一包进口高锰酸钾,说好兑多少水过多少时间。我回家就严格照办了,结果这包药可能多给了,直接烧坏了第一批消毒的鱼。从此我不再使用高锰酸钾。我也不推荐二氧化氯。它开封后很容易降解,3个月后很可能只有原来的1半效能。作为个人,我们很难控制它的用量。我推荐的是臭氧。鱼用臭氧机一般都会在说明书上标明过水时的用量。如mg的臭氧机,在10升水中开机20分钟,就能造出既能杀菌又能杀虫的水,1分钟就能转水到位。 其次是池内杀菌靠臭氧。按照我们现有的7天杀虫杀菌流程,第一不能在下鱼后当场开动,因为鱼还没适应水质时下药容易引起应激,导致死亡。但是鱼有病会传染的话也就是在1~3天内。第二不能低温使用。7天流程是有温度下限要求的,低于15度基本就没效果。但是臭氧不同,水温越低溶解度越高,随你7度10度,没有任何界限。请注意!温度低了臭氧杀菌的时间还要缩短!第三在7天内4次下药会引起水质恶化,尤其是杀菌药好坏不分的通杀,把之前闯缸得到的生态平衡破坏得七七八八,运气不好的话还得再做一次闯缸工作。 我使用臭氧的原因如下:第一,可以在下鱼后立即使用,哪怕你的水温只有1度,哪怕你的鱼刚从日本回来。第二,臭氧的灭杀能力是二氧化氯的倍。除了杀菌,还能灭杀病毒和纤毛虫,甚至是部分虫卵!这是随便哪个杀菌药都没有的能力。第三,臭氧在水里的时间只能保持半小时。这是个非常有用的特性。我们在杀菌虫的时候都知道,由于水中的菌虫永远杀不干净,我们灭杀的对象主要是鱼身上的菌虫,但是一般的化学药剂衰退期都在三小时到一天以上,因此在杀菌虫时,我们只能常开过滤,导致过滤里最重要的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大量死亡,部分药剂,如聚维酮碘还会极大杀伤附在池壁上的绿藻。而臭氧对绿藻破坏性不大,又能很快在池内消失,因此我每次在使用臭氧时仅需关掉过滤,把臭氧放在帆布池内即可。等到停掉臭氧40分钟后再开启过滤,这样可以保证过滤里的亚硝酸菌和硝酸菌毫无损伤,其他有益菌不致全军灭亡。若仅仅用了臭氧,那还可以在臭氧消失后马上补菌让有益菌形成优势菌种。 唯一要注意的是,臭氧的力道太凶猛了,因此不推荐长时间连续使用,否则会烧伤腮部甚至导致锦鲤的死亡。我每次的臭氧用量只在说明书规定范围的一半,mg的臭氧机在升水体里开启时间一般在半小时到45分钟,已经很有效果了,可以连着放3批不同地方的鱼不出事了。所以没再打算使用极限量。 我目前的暂养池杀菌虫的流程如下: 锦鲤下帆布池后,首先用臭氧机杀半小时(第一次时间短一点让鱼适应)。之后第三天杀一次45分钟。开始对暂养池升温,一天3度。升温到25度~28度间进行7天杀菌杀虫流程,杀虫药照样下,杀菌药用臭氧代替。随后降温,一天2度,直到需要的温度。7天流程后每周开一次臭氧45分钟。从第一次用臭氧,到一个月后,若还有鱼留在池内,那逐步改为每2周一次,直至每个月一次。不要停止使用臭氧,毕竟暂养池鱼龙混杂,水体又小,容易滋生异常问题。我在第二年2~4月间没使用臭氧,后来在移池时就发现有几条小鱼身上出现了红色斑块,连用了2次臭氧,1周后症状消除。 除了杀菌用臭氧外,我的另一个体会就是温度的控制。暂养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5度以上,之间在7天流程时要升温到28度至少5天,25度以上锦鲤确实容易恢复体力,同时遏制有害菌种与虫的滋生。 还有一个体会就是用盐要谨慎。盐在很多人转水暂养时是%的良药。我觉得它应该排在臭氧和温度之后,而且它还不能和高温一起用。在25度时若同时使用了0.5%以上的盐,那越是进口小鱼越会褪色成白瓜。我在第二年使用了盐加高温,接下来2条在1周内漂白,3条在5月移到大池后成了白瓜,概率50%。后来从荔虹出了解到,这个问题他很早就发现了。他转水时,尤其是小当岁,要么放盐不加温,或直接不放盐。 如果来鱼身上有划伤或炎症,或有应激反应,那在升温后可以在鱼食内拌一些三黄粉和消炎药,一般都能在2周内痊愈。如果症状严重,那建议打针吧。不过我在使用臭氧后只死了一条松江当岁,当时打了3针没救回来,因此对打针没什么体会拿得出手。 最后说一下转水之后下放到池内的一些经验吧。一个是降温要慢。不要一天降3度,2度还差不多,否则鱼会应激。一个是放鱼前一周每天用些大池里的水倒入暂养池让鱼适应新的水质,但要注意温差,不要让暂养池的温度下降1度以上。放鱼前两池的水温不要超过3度,最好温度一致。还有,尽管两个池相聚只有几米远,但还是要用塑料袋充氧过度。我曾经就偷懒转换过10多条鱼,其中就有一条体质不好的大日昭和马上头冲下了,后来只能继续暂养2周。 终于到了总结的时候了,转水暂养能够成功的内部要素就是良好的水质、适度的空间、够大的过滤、充足的氧气、合理的温度,以及对环境低影响但对鱼有效的杀菌虫设施。但是最关键的涉及外部要素的还是一句不负责任的,让99%的人泄气的话:你的鱼来路要安全。来路安全了直接扔池里也ok,只要你敢搏。 渔场销售 批发或办理进口鱼入境业务联系电话 更多锦鲤信息请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地方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tx/2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手开缸饲养水晶虾的步骤要点开缸入水养
- 下一篇文章: 聚维酮碘溶液水龟壳消毒液治疗腐皮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