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月18日18时44分将迎来“雨水”节气,这一天适逢“七九”第六天。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这时太阳黄经位于°。从雨水开始,太阳的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逐日增加,在中国黄河流域,气温逐渐回升到0℃左右,冰雪融化、降雨开始。因为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就是黄河流域一带,人们看到降水由雪变成了雨,因此给这节气取名“雨水”。

雨水三候

中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养生要点

▎谨防寒湿

百病寒为先,湿邪缠绵难去。所以雨水时节不止要防寒,还要避湿。

▎调养脾胃

春季肝木旺易克脾土,易使脾胃虚弱,湿邪内生;而雨水的到来,地湿之气渐生,湿邪更易困阻脾胃的运化。脾喜燥恶湿,因此这一时节的养生重点在于:守护脾阳,健脾利湿。

▎勿忘护阳

雨水时节的养生要旨,仍是立春时段的延续。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此时应当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加以设防,对阳气加以扶助。

▎按摩经络

雨水节气,可辅以经络拍打、经络操等方式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若感到困倦、无精打采、迷迷糊糊,可以用拇指按揉内关、神门、三阴交这三个穴位,每天按揉5~10分钟,可起到安神定志、调整睡眠的作用。雨水生活起居

▎小心痹症,继续春捂

雨水时节阴雨天居多,风、寒、湿三气杂至,此时易患关节痛,有这类顽疾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肩关节、膝关节等部位。另外,根据时令特点,雨水时节应继续“春捂”,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以免受寒。

▎泡脚暖足,祛寒除湿

所谓: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脚位于身体的最底部,气血最为不畅,很容易受寒湿之气的侵袭,不得怠慢。除了穿上合适的鞋袜外,每晚睡前还需用温热水浸泡双脚。

▎适度运动,解除春困

雨水节气,宜做些较轻松的运动,以便让体内阳气和缓上升而调治春困,运动量以劳而不倦、轻微出汗为度,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慢跑、散步等。

▎精神调摄,平和心气

湿困脾弱,就容易出现抑郁的情绪。养脾要静心,需以精神的调摄为主。在这天气多变的雨水节气里,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境,力戒暴怒、忧思。

雨水饮食原则

▎饮食平和,宜食甘味

此时不宜吃辣椒等燥热的食物,以免“火上浇油”;同时要慎忌生冷寒凉之物,以免伤阳助湿。饮食应当平和,适当吃些温性的甘味食物,以养脾胃。如:山药、大枣、甘薯等。

▎省酸增甘,春时宜食粥

雨水节气适当多食粥,因为粥以补脾益胃的谷米组成,且水米交融,既香甜可口,又便于消化吸收。若结合雨水节气寒湿偏多的特点,选加薏苡仁、白扁豆、山药、芡实与高良姜、桂圆肉等健脾渗湿或散寒除湿的药食两用之品,一块煮粥,效果更好。

▎疏肝助阳,宜食芽类

春天宜吃绿豆芽、黄豆芽等芽类的食物,甘凉清热,可疏发肝气,其对应的是春生之力。

▎健脾渗湿,宜食茯苓

若要防止受湿邪之侵,饮食上要多吃一些茯苓等健脾利湿的食物,才会起到养护脾胃的作用。

读诗词,静养心春雨润万物,破土为新生。雨水时节,不妨读诗词,静养心。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雨水可以带孩子做的事

1.给植物淋雨或种植

下雨时可以召唤孩子把家里养的植物都搬出去淋淋雨,接受第一场雨水的滋润。雨露滋润易生长,发芽长叶都会更健硕些,孩子也在看雨水滴答中感知春的萌动。

2.撑伞,信步雨中

带上孩子在伞下,细雨中信马由缰地游走,看烟雨迷蒙。

3.煮一碗清香暖粥

春寒料峭时,和孩子一起准备熬粥食材,和孩子一起熬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

3.带着孩子一起做运动

春风和睦,运动时在事宜的温度下人体肺会有效提高气体交换律,增加肺活量。

河开雁归,大地春回,暖化万物,驱散心头寒意,湿润干涸心田,

也是时候来场青青于野的春行,

如此方不会辜负这久违的好雨时节。

和喜欢的人一起,行走在春天里,

共享美好时光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tx/6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