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自己的中医第十七讲处方过程中的阴阳平衡

杨浩如(-),著有《廊房防疫录》,与孔伯华等共同编写了《八种传染病症治析疑》

“阴阳”乃八纲辨证(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之首。运用到中医处方中,即应当在阴与阳之间保持平衡,主要为寒与热、气与血之间的平衡。

阴阳平衡包括两个方面:1、药物的阴阳与人体的阴阳之间的平衡;2、药物中的阴与阳之间的平衡。

关于第一个方面。求诊者体内阳盛,以阴药平衡之;求诊者体内阴盛,以阳药平衡之。《伤寒论》中“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是以药物中之阴寒化解人体内大热的范例。《妇人良方》中的“参附汤”(人参附子)则是典型的以药中阳刚冲抵人体内阴寒的方剂。

关于第二个方面。通常,人体并非处于至刚至阳或至阴至寒的状态,而是一种整体上平衡、局部不平衡的状态。因此,药物的选择与搭配,应以阴阳平衡为一般原则。《正体类药》所创“八珍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即体现了这一原则。其中前4味(四物汤)补血,血为阴;后4味(四君子汤)补气,气为阳。

关于如何实现上述平衡,可以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1、确定求诊者整体上的阴阳状况;2、根据其状况,确定方剂中寒热药物的比例。

在对药物的寒热比例进行确定时,对熟地、当归等性质平和的药可忽略不计,仅将生地、白芍等寒凉药的分量,与党参、肉苁蓉等温热药的分量进行统计,进而判断其是否过寒或过热。

根据笔者体会,在药物阴阳失衡的情况下,即使对病情的诊断正确,对药物的选择亦无不当,也会使治疗过程受阻,甚至因药物寒热失衡而引发新的病症。

应当说明的是,表面上症状相似的人,在服用同样的药物后,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为了实现药物与人体的阴阳平衡,需采用投石问路的方法,即通过求诊者对药物的反应,得出药物寒热搭配是否适当的结论。

还应当说明的是,平衡用药不等于保守用药。大寒以大热攻之,大热以大寒攻之,不能果断用药,会影响疗效和延误治疗。

陈女士诊疗记录:平稳调和

在“当你自己的中医第六讲”的诊疗记录中,陈女士内热明显兼有肺热,但同时有胃寒、腿寒症状。仔细考察,其属温热为主,寒热交错的病症。

处方中的寒凉药包括:丹皮15克、白芍15克、赤芍6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青蒿6克、地骨皮6克、白薇6克、郁金6克、丹参10克、麦冬10克、北沙参10克、黄芩10克、山栀子10克,共计克。

方中的温热药包括: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生黄芪15克、高良姜6克、小茴香6克、白豆蔻6克、杜仲10克、续断10克、桑寄生10克、肉苁蓉10克、锁阳10克、羌活3克、独活3克、桂枝10克,共计克。

以上温热与寒凉大致相抵。考虑该求诊者已有89岁高龄,脾胃虚寒,另加生姜2片、大枣3枚。

赵先生诊疗记录:投石问路

在“当你自己的中医第七讲”的诊疗记录中,赵先生“常感心中有火,烦躁不安”,脉象“洪、玄、实,且重按有力”,故在给其开出的“处方一”中用药较为寒凉。

其中有寒凉药如下:生地15克、丹皮15克、青蒿10克、地骨皮10克、白薇10克、茵陈10克、白芍15克、郁金6克、麦冬15克、黄芩10克、生山栀子10克,共克。

其中的温热药包括:杜仲10克、续断10克、桑寄生10克、菟丝子6克、炒白术15克、党参15克,共66克。

其服后感觉身冷畏寒。于是在处方二中,去生地,将青蒿、地骨皮、白薇从10克减为6克,加肉苁蓉10克、生黄芪15克。此方服后“感觉舒适,睡眠进一步改善,身体状况全面好转。”

王女士诊疗记录:有故无损

在“当你自己的中医第十讲”的诊疗记录中,从王女士“肺脉(右寸)实略玄,咳嗽已迁延良久,声音沉闷”等情况判断,其肺热较严重,故在处方中加入较多寒凉药(麦冬15克北沙参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山栀子10克甘草6克郁金6克牡丹皮10克),仅以两味温热药(白术10克、高良姜6克)保护脾胃,结果恰到好处。此正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蒲公英写于年6月11日

赞赏

长按







































北京白殿疯医院哪个好
白癜风初期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zz/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