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起初追求的目标很简单,可以说他的初心就是为了学习长生之术。古时的文学作品是反应古人最朴素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如此,但是“长生”是一种美好的虚构,因此人们退而求其次,开始追求养生,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传统养生又以中医文化为代表,中医文化认为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处的健康程度阶段不同、所居住的地区或环境不同等差异,所选用的养生之物有各异。

比如有一物就就被古人十分推崇,说此物“纯阳而升,气雄横行”,还被誉为有“通天彻地”之功,它的实际养生之用在于温胃散寒、温肾纳气、降逆平喘、温通理气,还有“温而不燥、行而不泄”的特点

它就是沉香,是瑞香科乔木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这种树木多生长南地。沉香多是这种树的木心,放入水中则沉,并有香气,所以得名沉香。此外它还有很多不同的称呼,比如蜜香、沉水香、白木香、女儿香等。

历史上很早就有用沉香养生的记载,最早详细记载的是汉末的《别录》,可能有些人不知道这本书,此古籍在中医文化中地位很高,书中就把沉香列为“上品”,还提到“微温,主风水毒肿,去恶气”的特点。

《日华子本草》也提到沉香“调中,补五脏,益精温阳,暖腰膝,去邪气”;《本草经疏》中提到“凡邪恶之气中人必从口鼻而入,口鼻为阳明之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入,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矣,沉香主冷气、逆气,气郁气结,殊为要物”。

《景岳全书》中提到“沉香,纯阳而升,气雄横行,故有通天彻地之功,且能温养脏腑”;《本草通玄》中提到“沉香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运行不倦,达肾而导火归元,有降气之功,无破气之害”。

现代对沉香的认知在于十二个字“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因此沉香的养生实际应用方法可按照归类分为四个方面。

一、用沉香养生可以温胃散寒。

沉香辛散温通,温而不燥,行而不泄,具有很好的行气散寒之功,所以适合寒凝气滞的亚健康人群。

如果脾胃气弱,并有寒气,脏腑积冷,气机从而失调,可用沉香与官桂、高良姜、丁香、木香、吴茱萸、人参、白术以及茯苓搭档,这个组合的名字叫做“沉香温胃”。

如果是脾胃虚寒而肚子冷且痛、肚子里声如雷鸣、手脚不温而凉、大便无度,养生可用沉香与干姜、高良姜、肉桂搭档,再加以毒攻毒的附子、川乌,这个组合的名字叫做“沉香桂附”,而简单的方法是用沉香与肉桂等份使用,泡水也有一定作用。

二、用沉香养生可以止逆。

沉香辛温散寒、降气,善于温胃散寒、降逆而止住上逆的胃气。如果是寒邪犯胃,胃中上返清水,可用沉香与橘皮、胡椒、荜澄茄、枳实一起煮水喝。

如果是脾胃虚寒,经常吐逆且久而不恢复者,在《本草纲目》中说用沉香与丁香、白豆蔻、紫苏搭档,打碎成末,用柿蒂煮水的汤冲下。

三、用沉香养生可以温肾纳气、降气平喘。

沉香的另一个特点是“沉降下行”,既能温肾纳气,又能降逆平喘。在中医文化中认为,肺主呼吸,而肾主纳气,“纳气”的意思是使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从而保障健康。

如果是下元虚冷,肾不纳气而虚喘,常用沉香和暖下元之肾、提升其阳的附子、肉桂、补骨脂搭档;如果平时痰盛咳喘,特点是“上实下虚”,在上痰充盛,而下元因为亚健康日久而虚,常用之于苏子、前胡、厚朴、陈皮、半夏等一起化痰止嗽、降气平喘。

如果是脾肾两个脏腑虚弱日久,水湿停聚,向上影响肺,特点是嗽而气短、肚子感觉胀、小便不利,可用沉香与乌药、茯苓、陈皮、泽泻、香附以及麝香一起打碎成末,用蜂蜜调和着吃。

如果是七情所伤,上气喘息,心情抑郁且没有食欲,可用沉香与人参、槟榔、乌药搭档;如果胸中有热痰,难以咳出,可用之与黄连、竹沥、半夏以及木香搭档,注意这个方法半夏是以毒攻毒之物。

四、用沉香养生可以理气通噎。

沉香的特点是辛香温通,适合噎膈之人,因为它有理气通噎、宽中进食之功,比如以沉香与白术茯苓、陈皮、青皮、大腹皮、枳壳、紫苏,适合“五噎五膈”的人,这类人特点是胸中久寒,从而诸气因寒而凝聚,气上逆如噎,并且结气阻碍于消化。

如果是脾胃久冷而气噎,整个肚子都胀满,吃什么都感觉没有味道、脸色发黄,可用沉香与丁香、木香、槟榔、肉豆蔻以及大黄搭档养生。

沉香有两种用法,常用的是煮水喝,用1至5克即可,另外文中多次提到打碎成末使用,这种时候就以0.5至1.5克为度,注意看清小数点的位置,别搞错了。再就是煮沉香的时候一般先放其它东西,等水开了再放沉香。

除此之外因为它辛温的特点,所以心虚火旺也就是常说的心有虚火的人不适合用沉香养生;因为沉香降气的特点,适合气逆,也就是气过度上升的人养生;反之如果气虚下陷,也就是气过度向下或者不能升起的人不适合用沉香养生。

养生就是为了健康,虽然世上没有“长生不老”,但是合理的养生能让我们尽可能的健康与长寿,但是养生也在于合理二字,比如沉香,有人适合用之养生,能强身健体,有人却不适合,这点在文中都有明确。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文章推荐

中医:吃金匮肾气丸没效?成分有变用错了!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系列对比

中医:眼干、眼涩、眼疲劳?一剂石斛夜光丸,补益肝肾,生津养血

中医:脾虚分三个类型: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要对症健脾效果才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ls/1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