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谨按

患者高龄,患糖尿病30余年,并发症多。郝万山教授将其症状归纳为腹胀满,咳嗽,大便不通三大主症,认为其病机为气机不畅,湿浊困阻所致,可用舒畅气机,化浊温中之法治疗。方药上选用良附丸、二陈汤、小陷胸汤、连苏饮等合方治疗。在咳嗽治法上,郝教授特别提到要应用祛风剂,并从西医学的机理上论述了咳嗽的原因,将祛风药物应用于咳嗽病患者,可以有效地缓解气管黏膜的“刺激”症状,收到很好的效果。

郝教授“治愈”糖尿病一案,对我们临床的遣方用药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正如郝教授所言,最关键之处仍在于“辨证论治”,不可拘于一方一药。不过仍然很好地体现了中医中药在治疗急危重症时的巨大优势。

糖尿病咳嗽腹胀案

一般情况:梁某,男,82岁,广州人,入院时间年11月18日。

病史概述:因“反复口干多饮多尿31年,咳嗽气促两天”入内分泌科。患者3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症状,医院就诊,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期间服用格列奇特缓释片、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平时波动在13mmol/L,年9月2日因双下肢水肿在我院内分泌科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住院期间改用甘精胰岛素及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血糖控制尚可,水肿消退后出院。出院后一直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两日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少痰、气促,低热,体温最高37.8°C,伴有恶寒,口服中药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11月18日2点左右患者气促及恶寒、乏力加重,伴有双脚颤抖,无法站立,家属考虑低血糖反应,给予进食后测随机测血糖13.2mmol/L,但上述症状缓解不明显。为系统治疗,患者入住内分泌科。入科症见:咳嗽气促,无咯痰,脸部浮肿,无发热,恶寒,无鼻塞流涕,无咽痛头痛,稍胸闷,腹胀,小便难,量少,大便3日未行。

体格检查:T36.5°C,P84次/分,R18次/分,BP/77mmHg。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式呼吸为主,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侧中下肺可闻及湿哕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抬举样搏动,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4次/分,心音有力,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消渴病(气阴两虚水湿内蕴)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肺部感染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诊疗经过:入院后完相关检查。治疗上予静滴左氧氟沙星感染,银杏达莫针扩血管,氨澳索针化痰,参附针以回阳救逆,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贝那普利、倍他乐克片(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缓释片降血压,门冬肤岛素皮下注射以控制血糖。中药曾服用附子干姜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现患者疲倦乏力,胸闷不适,咳嗽,泛酸,腹胀,阴囊水肿,大便5天未行。

医生:梁老,您好!今天我们从北京请来一个大专家给您看病。

郝教授:梁老,您好!我来这里学习、参观,顺便来看看您。肚子胀吗,大便怎么样?

患者:肚子胀。大便两、三天拉不出来了。

郝教授:有放屁吗?

患者:有,就是没有大便。

郝教授:胸闷憋气吗?

患者:憋气,偶然有胸闷,因为我有冠心病。

郝教授:夜里有没有咳嗽,夜里能躺平吗?

患者:有,轻微的咳嗽。可以躺平的。

郝教授:白天咳嗽吗?

患者:白天也咳,但没夜里次数那么多。

郝教授:您嗓子痒吗?

患者:好像有点凉凉的感觉,一凉就会咳嗽。

郝教授:有痰没有?

患者:痰很少。

郝教授:眼睛怎么这么红呢?

患者:是老眼病,糖尿病并发症,我右眼已经失明了:

郝教授:您现在觉得最不舒服的是什么?

患者:肚子胀:上边顶着,下边空空的。

郝教授:上边的气下不去,底下空虚,大便没有力气,也没有力气排小便,是吗?

患者:差不多,不过小便很多,一天可以排多毫升,原来有点脚肿,现在好多了。

郝教授:(按双足背)这里疼吗?

患者:不疼。

郝教授:让我看看肚子好吗?(腹部触诊)您觉得哪里胀得最厉害?

患者:上面。

郝教授:打嗝吗?

患者:不打嗝。

郝教授:(叩诊)这都是气,胃肠都是气。这敷的什么药?

医生:敷的是细辛。

郝教授:我看看舌头……舌质偏红,舌苔是黄的,有一点干。您的皮肤真好,很少有80多岁老人的皮肤像您这样光泽。周围循环也很好,手脚都是红红的。

患者:谢谢!我很迷信的,打不了胰岛素。

郝教授:该用就得用。

医生:他前几年打了,但是血糖降不下来,越打越高,所以一直都没有再打,到了这里才打胰岛素的。

郝教授:好的,注意休息,我和刘教授商量商量。

郝教授:这个病人从症状来说有三个突出的问题:第一是腹胀满,有很多气胀在上面,使得肺气无法肃降,所以他胸闷气短。第二是咳嗽,这也是肺气不宣的表现。第三就是大便不通。另外他还有恶寒,这是中阳不足的表现,运化机能低下,腐浊不化,因此腹胀满,大便不畅,胃气无法很好的“降浊”,浊邪上逆,就会反酸,如果刺激咽喉,就会引起刺激性的咳嗽,他这是中间气胀,上面咳嗽,下面大便不通。另外他的右寸脉比较弱,这是肺气虚的表现。如果说整个气机通顺了,很多症状就会缓解。我想可以从中焦行气、化浊或者温中、祛风的方面考虑,调一调看。

我倒是没有想到用《伤寒》的方子,我想用后世的一些方子,温中我想到的是良附丸:高良姜10g,香附lOg;化浊我会用二陈汤加味:陈皮10g,法半夏6g,茯苓15g,川贝母6g,枳壳、厚朴各10g,焦槟榔10g。可以在化痰的同时加重行气的药物,如果他痰很多的话,我就会用芒硝、全瓜蒌,但是他的痰不多,所以这两味药不用。舌苔是薄黄的,说明上面还有热,我还要用连苏饮,苏叶10g,黄连5g。

西医讲的“反流性食管炎”经常会有胸膈部的闷痛感,甚至夜里会出现咳嗽,这是因为食道反流刺激咽喉所引起的。这时候连苏饮就派上用场了,你可以用黄连、苏叶泡水喝,应该是够苦的了。一次喝一小口,使它慢慢的浸入食道,可以减轻胸闷痛的症状。如果胸膈部的症状比较重的话,可以加用小陷胸汤,半夏、黄连、全瓜蒌。对这个老先生来说,苔干黄,大便不通,全瓜蒌可以用到30g,还要加乌贼骨20g来控制他的胃酸分泌。而且他一有温差的变化就咽痒、咳嗽,可以考虑如一些祛风的药。我常用荆芥、防风和蝉衣,这三味药不用多用,每味用5g就可以了。但是这三味药都偏于散,我们还要收敛肺气,收敛肺气常常用到两味药:五味子、乌梅。老先生反酸,所以乌梅不要用,用五味子6g即可。再加一味甘草,这个方子已经不小了,高良姜、香附、陈皮、法半夏、川贝、厚朴、焦槟榔、苏叶、黄连、瓜蒌仁、瓜蒌皮、荆芥、防风、乌贼骨、五味子、乌梅、甘草,共17味药,药煮两次,饭后一个小时吃药,一天三次。腹部还可以用通阳、温热的药热敷,促进肠蠕动,促进气体的吸收。

(本文选自《名师经方讲录》中国中医药版p-)

李赛美主编

赞赏

长按







































江苏白癜风医院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liangjianga.com/gljtx/2958.html